滑坡对浅埋管道的影响及其治理效果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c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镇排水建设规模空前发展,促使管道口径和设计压力大幅度增加,工作环境也向恶劣环境如滑坡地带不断扩展。三峡库区山地城市排水管道不得不在滑坡地段埋设,而山地城市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众多,由此而引起排水管道断裂毁损事故频频出现。重庆市排污管道A线全线长仅23km,沿线即有多达11处滑坡等地质灾害。而目前对处于滑坡地段的排水管道受力分析较少,本文以重庆市排污管道A线盘溪河口处管道为背景,采用现场调查、数值分析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滑坡作用下浅埋排水管道的受力特性及管道安全性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  通过现场调查及测绘,对滑坡范围、形态及裂缝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尤其对现场滑坡后缘张拉裂缝、两侧羽状裂缝的宽度和分布进行详细调查。基于地质勘察、现场调查测绘资料的分析,对滑坡影响因素从内在因素和外部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阐述坡体内已存在着倾角为55°左右的地质上的软弱结构面,以及由于排水工程管道的施工在坡脚处进行的人工开挖对坡体的扰动。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分析,表明盘溪河滑坡必须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采用三维有限元对支挡结构施工前后滑坡对管道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内容包括:1)由于管道施工而进行的坡脚开挖对滑坡的影响;2)管道施工之后,抗滑桩施工之前,管道在滑坡体作用下变形和应力特性;3)抗滑桩施工之后,管道在其上侧滑坡和下侧支挡结构相互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特性。最后从分析结果对管道安全性进行判断。  根据管道滑坡特征,提出重点监测抗滑桩桩身土压力、桩身应变和滑坡位移的无线监测方案,并用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治理效果,即管道和边坡安全性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框架是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它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损伤,当损伤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给人们生命和社会财产带来
长期以来,人们对深基坑工程的研究都是用传统的土力学理论进行分析。比如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等,都是以天然的原状土为对象的静态土体。但是由于土体开挖,会使土体应力发
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和金属氧化物在自然水体中普遍存在。NOM是水中色、嗅、味的主要来源,也是水体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水中的金属氧化物通常的存在形式
大洋资源采运设备的设计是大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而采运设备的行走环境又是其设计的极其重要的依据,因此,深入研究大洋资源采运设备的行走环境,如:采运设备的沉陷深度,深
桩基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基础形式,在当今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地震中,桩基的破坏具有非常大的隐蔽性,而且其修复是一项极为复杂困难和耗资巨大的工作。桩—土—结构系统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隧道建设过程中支护结构及围岩在施工中的沉降及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其抗震研究都非常重要。通过有限元数值模
岩石的变形破坏特性不仅与岩石的内部复杂结构相关(如:岩石内部微观结构的颗粒组合、胶结等),而且相关于其外部的因素(如:岩体所受的温度、围压、孔隙水压力、化学条件等)。
基桩缺陷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其承载力带来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使其丧失承载力,对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于桩基础这一隐蔽工程,准确诊断其缺陷位置以及缺陷程
复合地基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处理中,近年来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复合地基中桩的强度、长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建筑高度已达百米,只从复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