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指出在诸多不平衡中,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对社会稳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状况决定了经济要素空间分布情况(即经济集聚),而经济集聚情况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集聚的关系,理清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集聚过程中的最大作用,而且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集聚的文献,采用不同的度量指标得到的结果存在差异,没有一个全方位的衡量;且目前针对城市内部道路系统对经济集聚的研究较少,存在忽视内生性或未综合考量促进和抑制效应的问题。理论部分,论文沿用区位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思路,从城市可达性和城市拥挤效应角度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城市经济集聚的作用机制。实证部分,论文采用我国284个地级市2001-2015年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之后利用明代驿路密度和时间哑变量的交乘项对模型进行内生性处理,并缩小样本数据以及滞后一期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再之后为了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人口规模城市是否存在异质性,本文将全国数据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按照人口规模分为大城市、小城市分别进行分样回归分析;最后本文加入交通基础设施代理变量道路密度的二次项,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是否对城市经济集聚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理论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影响城市可达性来影响城市经济集聚,且集聚带来的城市拥挤效应会抑制城市经济集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促进城市经济集聚,且不同人口体量、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大城市及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集聚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城市影响力大于小城市影响力;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表现为正向影响,且东部地区影响力大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尚未产生影响。总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为单向促进作用,先促进后抑制的关系未显现。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论文就如何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集聚过程的作用提出相应政策建议。(1)中央财政应加大中西部扶持力度,促进中部、西部地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2)政府应该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扩大城市至最优规模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