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OL1-AS1抑制胃癌转移与化疗耐药的作用和机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p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胃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及放疗。但是胃癌的转移以及化疗耐药一直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胃癌的转移机制及胃癌的化疗耐受机制是目前胃癌研究尚待攻克的重要课题。
  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简称lncRNA)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LncRNA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时空特异性,可在多个层面调控编码蛋白基因的表达与修饰,包括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许多的研究已经证实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lncRNA在肿瘤中的生物学行为,为揭示肿瘤转移与耐药的本质提供了重要契机。本研究通过建立胃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lncRNA差异表达谱,发现并深入研究SGOL1-AS1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为揭示胃癌转移与耐药机制提供新视角以及新的治疗、预后靶点。
  研究方法:
  1.利用高通量lncRNA芯片检测5对胃癌组织与其配对癌旁组织的lncRNA表达谱。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胃癌lncRNA差异基因的表达。
  2.构建带有SGOL1-AS1的重组慢病毒,通过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构建稳定过表达SGOL1-AS1的细胞株;构建带有shSGOL1-AS1的重组慢病毒,通过重组慢病毒瞬时感染稳定过表达SGOL1-AS1的细胞株。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SGOL1-AS1的表达,以验证细胞株是否构建成功。
  3.在SGOL1-AS1的过表达细胞株和干扰细胞株中,通过MTS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改变。
  4.用SGOL1-AS1的过表达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成瘤情况并测量裸鼠体重及肿瘤大小。当肿瘤生长至一定大小,于腹腔注射5-Fu,继续观察成瘤情况并测量裸鼠体重及肿瘤大小。另外,用过表达SGOL1-AS1细胞株尾静脉注射构建体内转移模型,以及通过手术的方式构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通过动物成像仪观察裸鼠肿瘤转移情况。
  5.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免疫荧光实验检测SGOL1-AS1对E-cadherin、Vimentin、zeb1、zeb2、snail1、Twist1的影响。另外,通过TGFβ诱导细胞发生EMT,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蛋白印迹、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cadherin、Vimentin、zeb1的表达。
  6.提取GES1、SGC7901细胞核、浆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GOL1-AS1表达情况,进行SGOL1-AS1定位。
  7.利用RNApull-down实验、质谱鉴定检测与SGOL1-AS1结合的蛋白。通过RNApull-down、RNA蛋白免疫沉淀(RIP)验证G3BP2与SGOL1-AS1的结合。
  8.在过表达SGOL1-AS1的细胞株中干扰G3BP2,免疫荧光实验检测Twist1在细胞内的定位。
  结果:
  1.根据差异倍数大于2倍,P<0.05标准,发现差异表达lncRNA有185个,其中上调的lncRNA有117个,下调的lncRNA有68个。挑取10个差异倍数大于4倍的lncRNA在18对胃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进行qPCR验证,发现qPCR结果基本与芯片符合。其中SGOL1-AS1在癌/癌旁差异最为显著,在另外69对组织中验证结果与前相符,SGOL1-AS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根据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SGOL1-AS1与胃癌临床进展与转移相关。
  2.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SGOL1-AS1的细胞株。
  3.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过表达SGOL1-AS1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并能够增加胃癌细胞对5-Fu、DDP的敏感性(P<0.05);而干扰SGOL1-AS1能够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并能够降低胃癌细胞对5-Fu、DDP的敏感性(P<0.05)。
  4.根据所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发现SGOL1-AS1能够抑制胃癌的增殖以及增加肿瘤对5-Fu的敏感性(P<0.05)。在体内转移模型和胃癌原位移植模型中,通过动物成像仪观察到SGOL1-AS1能够抑制胃癌侵袭转移。
  5.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免疫荧光实验发现SGOL1-AS1促进E-cadherin,抑制vimentin、zeb1、zed2、snail1的表达。通过TGFβ诱导细胞发生EMT,发现SGOL1-AS1抑制EMT的发生。
  6.荧光定量PCR显示SGOL1-AS1在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浆。
  7.RNApull-down实验获取与SGOL1-AS1相互结合的分子,挑选出能被SGOL1-AS1特异性沉淀下来的蛋白分子并通过液相质谱鉴定的方法进行鉴别。质谱鉴定结果发现约40个蛋白与SGOL1-AS1结合,通过调研文献挑选G3BP2蛋白进行验证。通过RNApull-down、RIP实验验证发现G3BP2与SGOL1-AS1结合。
  8.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我们发现,当我们在胃癌细胞过表达SGOL1-AS1后,细胞中Twist1的定位在细胞质较对照组明显。当我们在过表达细胞干扰G3BP2后,发现Twist1的定位主要在细胞核。
  结论:
  1.成功建立lncRNA在胃癌的差异表达谱。
  2.SGOL1-AS1与胃癌进展、侵袭转移相关,可能是胃癌侵袭转移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3.SGOL1-AS1能够抑制胃癌侵袭转移、EMT表型,增加胃癌对化疗的敏感性。
  4.SGOL1-AS1与G3BP2蛋白结合,绑定Twist1于细胞质,从而抑制EMT表型。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2012年统计,肝癌居人类肿瘤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由于早期肝癌隐匿性强不易察觉,常错过手术时机,中晚肝癌期易发生转移,这是治疗肝癌棘手的常见原因,当前虽然在肝癌的防治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寻找新的肝癌防治思路迫在眉睫。  肝脏是糖代谢的主要器官,临床上常见肝癌患者伴有糖代谢异常(即
学位
研究背景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胃癌病因复杂,化学致癌物暴露被认为是导致胃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非编码RNA在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lncRNA是非编码RNA家族中新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证据表明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关于lncRNA在化学致癌物导致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较少。在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以下简称肝癌或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原发性肝癌的90%。多数HCC患者确诊时已达局部晚期或发生肝外转移,丧失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预后较差。尽管HCC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患者的生存率在过去十年并没有显著的改善,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寻找与HCC发生发展、术后早期复发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物,早期预测高危患者,对其进行
学位
研究背景: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国内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中三阴乳腺癌特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占所有乳腺癌的20%1。该种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且复发迅速,同时缺乏适合的靶向治疗,五年生存率低至60%2,是目前治疗的难题。  近年,B7家族中PD-1/PD-L1信号通路因参与肿瘤免疫逃逸过程而备受关注,在黑色
根据GLOBOCAN(http://globocan.iarc.fr/Default.aspx)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认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乳腺癌发病率是仅次于肺癌及结肠癌的第三大肿瘤,仅在2012年全世界范围内就有超过170万人被诊断出乳腺癌,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乳腺癌[1,2]。乳腺癌的死亡率在北美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呈现下降的趋势[3],不过在一
学位
目的通过体外构建嘌呤霉素(PAN)导致小鼠肾小球足细胞(MPC5)损伤的模型,并予他克莫司(FK506)干预,观察8h、24h和48h各组足细胞形态结构、数量和凋亡率的变化,足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程度,PINK1/Parki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足细胞自噬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 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缓解蛋白尿、防止慢性肾脏病进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我国,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高于90%。初诊时局部进展的患者5年OS仅为69.2%,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更低。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其预后优于无法行根
学位
背景:  目前,卵巢恶性肿瘤仍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卵巢位置深,卵巢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匿,且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大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仍徘徊在25%~30%[1]。目前临床上对卵巢恶性肿瘤的筛查主要依靠超声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糖类抗原125)和HE4(人附睾蛋白)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但它们的敏感度或特异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背景与目的  肺癌在最近几十年里逐渐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吸烟是肺癌发生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对表观遗传研究的深入了解,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作为非编码RNA中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lncRNA主要通过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翻译,参与对肿瘤生物学调控功能。目前,对于lncRNA作为环境化学致癌物暴
学位
研究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细胞移植疗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PSCs),如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可以为细胞移植疗法提供细胞来源。获得足够数量的多巴胺能(Dopaminergic,DA)神经元是细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