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门新闻纸》,作为中国最早的译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839年,林则徐奉命到广东主持禁烟,为了掌握“夷情”,专门组织翻译人员,搜集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外文报纸,将其中有关鸦片贸易、中国禁烟等方面的消息和评论翻译成中文,汇编成册。本文以《澳门新闻纸》为研究对象,从译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视角出发,分析《澳门新闻纸》的编译过程中,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及其背后的政治、历史与文化动因,探讨翻译活动在历史文化大背景下受到的影响与制约。《澳门新闻纸》对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报刊发展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译报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先进知识分子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澳门新闻纸》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对当今的中文译报仍有借鉴意义,也为研究19世纪的西学东渐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