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对低温的响应及防冻剂的研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季霜冻严重影响着杏花器官的生长和发育,而传统的防霜冻措施受到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缓解杏花期春季霜冻危害的效果不佳,因此筛选一种有效的杏花抗低温防冻剂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盛花期离体杏花为材料,在人工培养箱中模拟低温环境,测定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筛选具有抗寒效应的药剂,通过主成分分析及模糊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优化抗寒药剂组合配比。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进行0℃~-8℃低温处理,测定杏花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杏花的相对电导率、代谢产物H2O2、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等膜透性指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脯氨酸含量则一直呈增加的趋势;同时,抗氧化系统酶CAT、POD、SOD、APX活性先上升再下降。此外,通过测定相对电导率来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测定杏花期的半致死低温为-5.2℃,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物酶系统活性的趋势变化峰值均在半致死低温附近。2.选取了市面上生产的3种产品及报道过的有抗寒性的11种抗寒药剂,在-5℃进行杏花期抗寒性筛选,得到了3种可以显著提高杏花防冻性的药剂,并研究其抗寒性能。结果发现,Ca Cl2、水杨酸(SA)和乙二醇(EG)处理后杏花褐化率分别降低了24.8%、31%、和49.6%。在不同浓度下,3种药剂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杏花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产含量,提高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物酶系统的活性,从而增强杏花的防冻性。3.根据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值的综合评价,筛选出Ca Cl2、SA和EG的最佳浓度配比,形成一种以EG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SA和Ca Cl2的组合药剂,命名为CM。结果发现,CM处理显著降低杏花褐化率;抑制相对电导率、H2O2、MDA含量的上升趋势;缓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物酶系统CAT、POD、SOD、APX活性的下降。此外,CM处理可以促进杏花粉粒萌发、花粉管和授粉后花柱中花粉管的生长的生长速率,且不影响柱头上花粉萌发。
其他文献
草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土壤呼吸(Rs)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第二大碳通量,其微小变化会影响到大气CO2水平,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土壤呼吸主要受植物生产力、土壤微生物、底物有效性、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农牧交错带草地地处农田与天然草地交界处,同时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已有研究报道农牧交错带草地氮沉降高于天然牧区草地
学位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浅耕翻和多养分添加是较为普遍和被广泛应用的草地管理措施,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等方面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土壤团聚体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此,本文以我国北方温带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依托已建立的浅耕翻和多养分添加联网实验平台,研究浅耕翻和多养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类型草地土壤
学位
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作为城市电网中的重要输电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当XLPE绝缘在电、热等应力作用下发生劣化,电缆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将增加,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热联合加速老化试验能够对电缆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模拟,通过对试验过程中电缆主绝缘老化特性和状态评估的研究,能够为电力部门进行电缆线路的差异化管理和退役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
学位
综合能源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消纳可再生能源,近几年在新兴产业园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许多园区综合能源微网。由于园区综合能源微网中常含有光伏和光热等大量可再生能源,其出力的不确定波动对微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通常将微网中的不确定因素描述为随机变量,通过概率能量流计算及考虑不确定性的最优能量流计算对微网进行分析。然而,由于数据丢失、测量误差等原因,描述园区微网中节点功率波动的随机变量的分
学位
由于放牧制度的演变以及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使得内蒙古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增加,导致草原退化加剧。草地放牧需要科学管理,划区轮牧被认为是阻止草原退化的一个有效途径。近些年我国对草原放牧的管理多采用铁丝围栏划区轮牧设计,但并未真正考虑实际生产中铁丝围栏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和牧民的经济负担,而脉冲电围栏具有促进家畜增重、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以脉冲电围栏为主要材料的高频
学位
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实施粮草轮作可改善农牧业系统,提高稳定生产力,而分析多种种植模式之间的差异并阐明气候变化条件下多个组分的变化规律可进一步探明该地区粮-饲耦合系统优势形成机制。本研究首先基于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田间试验数据对作物模型APIS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 IMulator)进行校准和验证,并结合全球气候模型(Global
学位
蛋白质饲料的缺乏是限制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工业大麻种植面积的剧增,火麻籽的产量不断持续攀升,作为植物蛋白饲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火麻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且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然而,火麻籽饼中的诸多抗营养因子会阻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微生物发酵可改善饼粕的营养品质,降低抗营养因子,提高其利用价值。本研究以获得优质植物源蛋白饲料为目标,通过优化酿酒酵母(
学位
试验以白羊草种子为材料,研究其在盐碱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幼苗活力、种胚线粒体AsA-GSH循环的变化,以期从线粒体水平探究盐碱胁迫对白羊草种子的作用机制。试验还探究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AsA引发对盐碱胁迫下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活力、种胚线粒体AsA-GSH循环的变化,以期通过对盐碱胁迫下种子的修复揭示白羊草种子的内在生理响应。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均
学位
微量元素是维持生命有机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各种外源性物质。植物从土壤吸收微量元素,又将富集的微量元素传递给动物和人。通过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富集,满足动物及人的需求,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没有副作用。因此,通过科学施肥增加牧草对微量元素的富集,可以从根源上改善微量元素缺乏状态。本试验通过叶面喷施不同形态(无机肥和螯合肥)和不同浓度的铁、锌、锰肥(200 mg/kg、2
学位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隶属于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属(Medicago),主要分布在高山及荒漠化草原。扁蓿豆在营养价值和生态固氮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太行’扁蓿豆为试材,通过全基因组测试数据组装了高质量的扁蓿豆叶绿体基因组,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具体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变异速率、重复序列以及密码子偏好,最后基于27种车轴草族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为苜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