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界面低黏着与增黏行为实验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轨道交通诞生以来,轮轨低黏着问题一直是制约列车牵引和制动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恶劣的环境条件和复杂的轨道线路工况下将会对轮轨黏着系数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坡道线路又遇下雨天的情况很容易引起车轮打滑等低黏着现象。因此,深入开展对轮轨低黏着现象的认识和提高轮轨间的可利用黏着力,对保证列车牵引和制动过程中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论文利用JD-1轮轨模拟试验机,通过设计坡道实验夹具实现了不同坡道接触条件的轮轨模拟实验,研究了第三介质条件下坡度对轮轨界面黏着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MMS-2A滚动磨损试验机开展了水介质条件下的增黏实验,分析了不同撒砂参数和砂子氧化铝混合介质对轮轨增黏效果和损伤行为的影响,探讨了轮轨界面撒砂的增黏机理。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干态、水介质和防冻液介质条件下,坡道工况下的轮轨黏着系数均低于平直轨道工况;随坡度增加,轮轨黏着系数呈下降趋势,下坡道轮轨黏着系数的下降更为明显。(2)相同工况下防冻液比水介质更容易引起轮轨低黏着现象;上坡道工况下随速度和轴重的增加轮轨黏着系数均呈略微下降趋势。(3)水介质低黏着工况下通过撒砂可以明显地提高轮轨黏着系数,随砂子粒径和撒砂量增加轮轨黏着系数呈增加的趋势,但轮轨表面损伤程度也相应呈加重的趋势,其主要损伤形式表现为剥落和凹坑损伤。(4)随砂子与氧化铝混合介质中氧化铝比例的增加,轮轨黏着系数相应增加;与此同时,轮轨试样的损伤形式也由轻微剥落向严重剥落损伤转变,并伴随着严重的疲劳裂纹和大块材料脱落。
其他文献
学位
微电子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微电子制造产业是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中的表面贴装技术(SMT)
梦想的召唤鼓舞人心,奋进的步伐坚实有力.2019年,十堰市教育局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n突出重点
期刊
本文以一种可实现非接触式空间交错轴系传动的磁性齿轮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磁场强度、力特性等材料属性,以及与之有关的性能检测实验。获得有益的结论如下:1.利用ANSYS商用软件对磁性齿轮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磁极数对传动扭矩的影响规律,以及两磁性齿轮间隙与磁场力的关系,分析了磁性齿轮最大承载力的最佳位置。2.通过分析磁性材料属性选择出磁性齿轮材料,规划出工艺制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模具和充磁装置
动车的轮对由于自身制造缺陷或长期受力作用就会产生变形,使轮对质量分布不均匀,从而形成偏心。当轮对转动时,在惯性的影响下,必定会产生离心力,造成轮对不平衡。轮对不平衡
普通浮法玻璃在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通过快速冷却的方法,可得到各项性能优秀的钢化玻璃。风淬冷钢化的方法,由于其成本较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而被用于平板玻璃钢化的工业化生
换热器是热力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化工、冶金、机械、食品、交通、航空与航天等领域。强化传热技术是提高换热器效率,减小换热器体积,降低成本的关键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