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1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脑梗死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是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短时间内出现的继发脑出血现象。依据不同的分型原则,脑梗死出血转化有不同的分型标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型是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根据脑CT表现将HT分为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和脑实质出血(parenchymal hemorrhage, PH),HT和PH又分别分两个亚型:沿梗死边缘小点状出血的HI1型;梗死区内片状无占位效应出血的HI2型;有血肿形成,占位效应轻,小于梗死面积30%为PH1型;血肿超过梗死面积30%,有明显占位效应以及远离梗死区的出血为PH2型。HT多发生在急性脑梗死后1~2周内,其发生机制包括血管再通、血管壁缺血性损伤、侧枝循环建立及血脑屏障破坏等。脑梗死后影像学检查中HT的出现率为6%~43%不等,而尸解发现其发生率可高达71%。由于HT的发生率较高,可能导致预后不良,从而加深医患矛盾。基于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临床、神经影像、生化指标等方面对其发病机制、可能的影响因素和预测因素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研究采用的标准不同,人群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不利于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本试验通过前瞻性登记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采取合适的医疗措施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前瞻性纳入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②从发病至就诊时间小于1周;③发病2周复查头颅CT或MRI。排除标准:①本次发病前出现任何原因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②发病2周内未复查头颅CT或MRI。③伴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2.研究方法2.1纳入患者详细资料: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房颤史、心肌梗塞病史、冠心病史、心瓣膜病史、既往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首次血压、意识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空腹血糖、血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心电图表现、头颅CT及MRI、MRA表现、颈部血管彩超表现、心脏彩超表现、脑梗死病因(TOAST)分型。2.2根据欧洲卒中协作组(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ECASS)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脑梗死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组和非脑梗死出血转化组。HT组又分为出血性梗死(HI)和血肿型出血转化(PH)组。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for Windows19.0软件包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3.1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及TOAST亚型出血转化发生率的比较3.2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梗死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1为有统计学意义3.3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梗死后出血(HT)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3.4不同亚型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分别以出血性梗死(HI)和血肿型出血转化(PH)为因变量,以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共纳入865例研究对象,非脑梗死出血转化组810人,脑梗死出血转化组55例,其中出血性梗死47例,血肿型出血转化8例。1.一般资料2.脑梗死出血转化(HT)发病率及不同TOAST分型发病率本研究中,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6.4%。不同TOAST病因分型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病率大动脉粥样硬化梗死型出血转化发生率最高,为16.6%(29/175),其次为心源性栓塞出血转化发生率为9.5%(10/105),小动脉梗死型出血转化发生率3.6%(12/334),不明原因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1.7%(4/229),各型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0,P<0.05)。3.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HT组与非HT组在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间、入院高血压、首次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在年龄、入院首次收缩压、卒中严重程度、意识状态、房颤、空腹血糖、血小板计数、梗死面积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1)4.脑梗死出血转化及其亚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4.1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RR=3.23,95%CI1.31-7.99)、重度神经功能缺损(RR=9.00,95%CI2.17-37.31)、嗜睡状态(RR=5.024,95%CI,2.17-12.62)、房颤(OR=3.62,95%CI1.11-12.82)、入院高血糖(OR=2.016,95%CI1.01-4.03)、血小板低于200×109/L(OR=2.403,95%CI1.09-5.28)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4.2脑梗死出血转化亚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4.2.1HI型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RR=3.89,95%CI1.52-9.93)、重度神经功能缺损(RR=6.58,95%CI1.50-28.94)、嗜睡状态(RR=4.24,95%C,1.75-10.27)、入院高血糖(OR=2.36,95%CI1.14-4.89)、血小板低于200×109/L(OR=2.40,95%CI1.04-5.53)为HI型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4.2.2PH型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PH型出血转化为因变量(无=0,有=1),以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RR=24.81,95%CI3.50-175.66)、房颤(OR=16.021,95%CI2.4-106.96)为PH型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大动脉型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及心源性脑栓塞引起出血转化风险较小动脉梗死型高。2.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嗜睡状态、房颤、入院高血糖、血小板低于200×109/L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以作曲家尹明五的大型管弦乐队作品《交响音画·韵》作为研究对象,此作品在1999年"韩国第二届创作音乐祝典——大型交响音乐会作品作曲比赛"中荣获大奖(该赛史第一大奖)
<正>近几年,航权的开放使大量外国航空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国内民航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竞争力,我国航空公司纷纷运用各种手段,积极拓宽营销渠道,深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速,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
<正>(上接第334期)四、西昌临空经济发展概况(一)西昌青山国际机场概述西昌青山机场属军民合用机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宁镇,距市中心14公里。始建于1967
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相悖 ,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应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重塑政府调控机制。
先界定了在工程教育中进行专业文化精神渗透的概念内涵,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从而探讨了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进行工程专业文化精神渗透具有:有效提升工程
多元化是一个单一产品生产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之路,故而多元化模式选择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做出的一个战略决策。多元化经营是一种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
针对设备混合布局方案设计过程中忽略了设备单元划分的不足,运用模糊理论以设备间在某种特性上的模糊关系为依据进行设备单元划分,并通过置信水平λ的变化率找出最优的模糊聚
捕后羁押,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以后对其进行的羁押。作为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前即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措施,捕后羁押不仅有违国际公认的无罪推定原则,而且也会对犯罪嫌疑
DCF模型作为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主流方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实践。但在现实中DCF模型被滥用、泛用现象严重,特别是在估算企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FCF时评估者的主观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