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刺干预气阴两虚型非重症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疗效,并分析试验的安全程度及患者的依从水平。综合评价本研究的实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选取66例气阴两虚型非重症AP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病人,随机分成例数相等的常规治疗组和针刺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该科室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改善胰腺的微循环状态,调节胃肠动力,防治感染等,饮食主张清淡,对进食不佳的病人配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基于常规治疗组的方案,针刺组每日加用1次毫针针刺治疗(选穴:足三里、下巨虚、天枢、气海、三阴交、中脘穴),连续治疗5日。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三餐后腹胀的次数、程度、缓解时间,三餐后各项症状,及气阴两虚证各主症和次症。本研究的各项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结果:1.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在人口学资料、禁食治疗天数、生命体征、胰腺血清酶学检查、APACHE II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基线水平相当。2.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组内对比:在三餐后腹胀次数、程度及缓解时间方面,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在三餐后各项症状和气阴两虚证候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更优(P<0.05)。3.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对比:在改善三餐后腹胀次数、程度、缓解时间方面,针刺组疗效更优(P<0.05);在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疼痛的症状改善方面针刺组更优(P<0.05);三餐后上腹烧灼感症状的改善两组相当(P>0.05);在改善气阴两虚证候方面针刺组更优(P<0.05)。4.本研究总有效率:针刺组87.1%,常规治疗组78.1%。针刺组的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5.两组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足三里、下巨虚、三阴交、中脘、天枢、气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更显著的减少非重症AP患者三餐后腹胀次数,降低腹胀程度,缩短腹胀时间,改善三餐后各项症状及中医证候。2.中西医结合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刺,能通过促进非重症AP患者饮食恢复,对病情恢复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和依从性较好,是值得临床拓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