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出生”的侵权损害赔偿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误出生”是指,由于医方的过失,接受医疗服务的父母丧失了选择是否终止妊娠的权利,产下带有严重“缺陷”的孩子。实践中,因“错误出生”产生了大量的诉讼,学界称为“错误出生”诉讼。此类诉讼源于美国,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自“错误出生”诉讼出现至今,学界与司法实务界对其的争论便从未停止。随着产前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已然能够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诸多“缺陷”,但“错误出生”诉讼并未因产前技术水平的进步而偃旗息鼓。笔者光在“威科先行”法律数据库中以“错误出生”、“不当出生”作为关键词检索到近三年的相关案件的数量便高达90起,而实践中各级法院对“错误出生”案件的处理并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其中,在请求权基础的认定与具体赔偿范围上的争议尤为突出。本文的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错误出生”侵权案件中存在的主要争议问题。通过对样本案件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了司法实务在处理“错误出生”案件中存在受侵害权益认定不同、具体赔偿项目混乱等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错误出生”的概念与可选择的诉讼路径。首先将“错误出生”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认为“错误出生”与“错误怀孕”最大的区别在于父母有无生育意愿,与“错误生命”的最大区别在于请求权主体的不同,从而明确了本文研究的“错误出生”的情形。然后通过梳理学界与实务中对于“错误出生”救济路径的看法,认为“错误出生”案件属于违约与侵权的竞合。虽然《民法典》第996条规定了在某些情形下,守约方提起违约之诉的同时并不影响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仍需举证证明人格权受到侵害。因此,提起违约之诉在举证责任方面较于侵权之诉并不占优势,且囿于合同相对性原理,在“错误出生”违约之诉中,父亲的主体地位在实务中仍有争议,似乎提起侵权之诉更能维护父母的权益。因此,本文仅对“错误出生”侵权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第三部分论证了“错误出生”侵权责任的构成。首先通过对《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产前诊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范的分析,明确了“错误出生”案件中医方过错之情形,主要有三:一是未尽详尽的告知义务,二是检查活动本身存在错误,三是缺乏相关资质。然后明确了“错误出生”案件的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兼采过错推定原则。接着通过对比较法、学界观点以及司法实务界观点的综合分析,认为在“错误出生”侵权诉讼中,受侵害的权利为知情权、生育选择权,属于一般人格权范畴,并肯定了父母的请求权主体地位,否定了缺陷儿的诉权,即否定了“错误生命”诉讼。最后通过对责任成立与责任范围上因果关系的分析,认为在“错误出生”侵权之诉中,医方的过错导致了缺陷儿出生,父母的知情权、生育选择权受到侵害,承受着财产上的压力与精神上的痛苦。第四部分探讨了“错误出生”的损害赔偿范围。首先通过对《民法典》、《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等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的分析,对特殊教育费、医疗费、护理费等特殊抚养费的计算标准与期限进行了讨论,认为特殊教育费的最长期限为18岁,医疗费用、护理费用等其他特殊抚养费的期限以父母的寿命为限,并以“合理、必要”为标准。接着主要从法律制度、损害本身是“差额”、生命尊严的角度否定了一般抚养费的赔偿。然后通过分析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对父母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了肯定。最后,讨论了在“错误出生”中损益相抵、与有过失的适用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新市民、青年务工群体涌入城镇,引发居住问题;同时,因居民生活模式的变化,空间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对居住空间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有限区域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以营造高质量、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成为新的思考焦点。微型居住综合体是由微型居住单元聚集而成的居住类综合体建筑,具有复合利用、多元共享的空间体系特征,该体系为解决城镇住房问题、适应居住模式变化、营造可持续居住环境提
学位
金长城作为少数民族修建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长城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对于金长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上,该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界壕防御工程、军堡防御工程及信息传递工程。而这庞大复杂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与其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具有不可分割性。长城的修筑在规划布局、选址、建筑形式、材料等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长城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同时自然地理环境对长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形式、材料等也产生
学位
经济速增和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我国乡村发展呈现收缩趋势,乡村住宅空置现象加剧,空置住宅资源的利用成为乡村发展中急需解决且要重点关注的难点。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同养老供给之间形成了重要的供需矛盾。“十三五”期间政府提出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质量更加优良,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以及举办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
学位
传统村落是我国珍贵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传统村落利在千秋。构建传统村落空间数据库是实现村落遗产全面保护的数据基础。然而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多,数据采集量大,依靠传统数据库构建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数据类型单一,数据保存和管理效率低,无法实现村落空间数据的多元化应用。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传统村落空间数据库建构的高效方法与数据的多元应用。“空-地”信息技术是低空与地面多源数据融合的空间信息采集技术,它契合传统村
学位
本文基于莱纳德·詹森·劳埃德的《警务与警察权导论》第四章英译汉这一翻译项目,完成翻译报告。该章重点介绍了英国警察进入及搜查处所权,包括在有无搜查令的情况下搜查以及扣押相关物品的权力,属典型法学学术著作,在功能上属于信息型文本,意在给法律界学者及从业者提供服务。该报告以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指导,针对法律法规简称、警务术语及被动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主语从句等复杂句的翻译,通过增译、分译、转
学位
捕诉一体办案模式是司法改革的重要配套设施,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而随着2019年《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条文形式正式对捕诉一体模式的概念加以明确,标志着检察机关正式将捕诉一体确立为检察工作的办案模式,从理论探讨走向司法实践。在当前司法责任制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式实施的背景下,检察机关急需进一步完善“捕诉一体”机制,从而实现检察权能的有效运行及人权的充分保障。本文以C市Y区检察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暴露出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城市色彩千篇一律等诸多问题。我国城市色彩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城市色彩问题的应对方法和城市色彩形象的塑造方面,对地域性城市色彩的体系构成研究较少。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国内外城市色彩及街道色彩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梳理国内外城市色彩发展历程、街道色彩研究方法以及八廓街研究现状等相关内容。本文
学位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基于“双评价”视角,结合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PLUS)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构建可持续协调发展情景,对上海杭州湾城市群进行多种情景下的2035年土地利用模拟,并进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可持续协调发展情景下
期刊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和相对封闭的环境,许多传统村落得以保留至今,这些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价值。太行山区不仅传统村落数量众多,而且其形成与发展与太行八陉紧密相连。太行八陉自战国时期便是连接太行山东西晋冀豫三地的通衢要道,不仅具有军事战略意义,而且也是晋、冀、豫之间以及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文化
学位
面对快速城镇化和城市人口激增的现实,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时代目标都促使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健康住房的需求持续快速增加。在新时代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生产服务社会化背景下,城市居民居住行为发生转变,居民对住宅使用性能、空间灵活度和健康品质等方面有了新认识、产生了新需求。然而大量建成的既有小户型居住空间普遍存在空间适应性不强、居住性能品质不佳、室内空间效率不高、缺乏精细化设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