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网络蠕虫传播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等网络蠕虫(简称P2P蠕虫)借助于对等网络(简称P2P网络)进行传播。随着对等网络应用的普及以及对等网络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P2P蠕虫的危害将日益增加。然而,由于目前尚未大规模爆发,因此针对P2P蠕虫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一新领域进行初步探索,重点针对P2P蠕虫仿真、传播策略以及检测和防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P2P蠕虫的防御提供方法指导和理论支持。本文主要创新工作概括如下:提出了基于节点虚拟的大规模P2P蠕虫仿真方法由于目前不论是工业界还是学术界,都缺乏大规模P2P蠕虫仿真工具,因此给相关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在分析现有蠕虫仿真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节点虚拟的大规模P2P蠕虫仿真方法。该方法对每个P2P蠕虫的功能和数据进行抽象和分割,通过节约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实现对大规模P2P蠕虫的仿真。为了从软件实现角度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双引擎的P2P蠕虫仿真体系结构。该结构以节点虚拟为基础,将仿真任务的本地管理和网络管理分割,不仅确保了P2P蠕虫仿真的真实性,而且提高了仿真规模的可扩展性。本文最终开发实现了一套基于节点虚拟的P2P蠕虫仿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及对应的仿真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提出了P2P蠕虫协同传播算法贪婪传播策略虽然由于其简单性而易为很多P2P蠕虫所采用,但是由于其在传播过程中带来了较大的攻击流量,因而存在被安全软件所发现的问题。针对贪婪传播策略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传播策略:P2P蠕虫协同传播策略。在协同传播策略中,已感染蠕虫代码的P2P节点之间相互交换自己的邻居路由表信息,进而对传播策略进行优化,从而在保证一定的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攻击流量,为P2P蠕虫的传播提供更为隐蔽的方法。本文不仅提出了对应的传播算法,也对P2P蠕虫协同传播策略进行了全面仿真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较贪婪传播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破坏性,因而是P2P蠕虫检测与防治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提出了P2P蠕虫检测与防治的方法本文在对P2P蠕虫防御技术以及传播策略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讨论了基于主动探测的P2P蠕虫检测方法和基于节点自杀的P2P蠕虫防治方法。前者借助于分布部署的探测节点来及早发现P2P蠕虫,收集其流量并提取P2P蠕虫特征。后者借助于节点污染技术,在发现蠕虫爆发后以自杀方式阻止或者减缓蠕虫传播;同时,自杀通告也将以安全的方式发送给其邻居节点,警示后者针对该P2P蠕虫及早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P2P蠕虫检测与防治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在P2P蠕虫传播、检测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信息。此外,本文探讨的P2P蠕虫仿真技术也具有通用性,因而也可用于传统蠕虫的仿真研究。由于P2P蠕虫与传统蠕虫具有很多相似性,本文在P2P蠕虫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和分析传统蠕虫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的公共治理呼唤伦理精神的回归,它超越统治型治理、管理型治理,把伦理治理提升到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也就是让伦理精神回归到公共治理中,是伦理治理、法治与权治合一的国
对等计算(Peer-to-Peer,简称P2P)是一个自组织的分布式网络系统。脱胎于文件共享,当前P2P系统的研究热点已经逐步过渡到:系统资源共享、分布式数据管理等。这类研究给现代网
背景及目的:目前,由于临床上抗感染疾病的治疗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过度依赖甚至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甚至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细菌”。使得临床上感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自1997年以来,Internet的网络流量、带宽以及物理链路速率约每6个月增长一倍,这使得报文的到达速率激增。但由于路由器需要对每个报文进行费时的处理,因此路由器性能的增长速度
日前从《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上获悉,中国正在从国际移民来源国,成长为治理方式与机制不断进步的国际移民目的国,“来华逐梦”的外国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在“最吸引外籍人士
协同工作系统支持地域分散的用户以协作方式完成共同的任务。同其他分布式系统相似,它需要在用户范围内实现消息的可靠有序传输。由于现有网络通信协议不能有效支持这种通信方
目的:探讨三部脉图特征参数之间的差异。方法:以51名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DS-1型三部脉诊仪以总按的取脉手法,对受试者双手的寸口三部脉同时施以浮、中、沉三种取脉
因特网拓扑作为因特网的基本特征,对于运行于因特网之上的各种协议和应用具有本质的影响。因特网拓扑研究对于许多其它因特网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特网拓扑特征的系统化
随着无线内容下载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在下载平台中逐渐出现了许多对大量事件进行实时处理的应用需求。事件流处理需要应对庞大的数据集和高度的流动性,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