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心肺复苏后海马线粒体自噬激活状态观察目的:探讨心跳骤停(CA)和心肺复苏(CPR)后线粒体自噬的激活及其与时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CPR24h组、CPR48h组、CPR72h组。采用窒息法建立大鼠CA模型。Western blot分析海马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水平,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此外,我们还通过电镜直观地观察到了线粒体自噬的发生。结果:CPR后TOMM20和Tim23蛋白水平明显下降,72h尤为明显。然而,动力蛋白蛋白1(Drp1)和细胞色素C(Cyt-c)的水平明显上调。同时,海马MMP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此外,我们通过电镜更直观地验证了线粒体自噬的激活。此外,CPR后海马凋亡率也明显升高,并在24h至少72h时逐渐升高。结论:随着线粒体自噬的增强,海马神经元的凋亡逐渐增强,提示CA和CPR后线粒体自噬可能被过度激活,加重脑损伤。第二部分 抑制线粒体自噬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保护的效果观察目的:阐明CA及CPR后线粒体自噬激活与脑损伤的关系以及Mdivi-1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CA/CPR组和Mdivi-1组。建立动物模型。检测海马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水平、MMP及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结果:与CA/CPR组相比,Mdivi-1可以明显提高TOMM20和Tim23蛋白水平和MMP。同时,可以降低海马凋亡率。此外,NDS评分也显示Mdivi-1处理的大鼠的脑功能有所改善。结论:CA和CPR后海马线粒体自噬被过度激活,加重脑损伤。Mdivi-1可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和减少凋亡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第三部分 远程缺血后处理对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程度的影响目的:远程缺血后处理(RI-postC)是改善CA后神经功能的有效措施。然而,RI-postC的神经功能保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是否与线粒体自噬有关尚不清楚。我们使用大鼠CA模型来研究RI-postC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CA/CPR组、Mdivi-1组和RI-postC组。建立动物模型。通过夹闭和松解左侧股动脉进行RI-postC操作。Mdivi-1的治疗方法是单次静脉注射。检测TOMM20、TIM23、Mfn1、PINK1、parkin蛋白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相对线粒体DNA水平。结果:CA及CPR后,RI-postC可提高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水平及MMP,并上调mt-Atp6/Rp113比值。此外,RI-postC还可以降低CA及CPR后海马神经的凋亡率,改善神经功能。最后,RI-postC和Mdivi-1都可以降低CA及CPR后线粒体中PINK1和parkin的蛋白水平,同时增加它们在细胞质中的蛋白水平。结论:RI-postC可以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过度激活的线粒体自噬,从而提供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