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大力提升金融竞争力、发展我国金融业势不容缓。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存在地区不均衡现象及脱离实体的危险存在,研究和测度区域金融综合发展指数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使其更好服务于地区实体经济。因此,本文在已有的区域金融发展综合评级指标框架下,首先,以金融发展理论为理论指导,构建了包含区域金融结构、区域金融深化、区域金融生态和区域金融规模四个维度在内的区域金融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 2007-2016年间我国30个省(除西藏外)的金融综合发展指数,并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其次,利用上文测算的金融综合发展指数,在控制资本和劳动力因素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得到结论:(1)实证得到的结果验证了学界部分学者持有的观点,即“金融发展可能存在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2)将30个省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别测度金融发展对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小,得到结果是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最大,对中部地区的阻碍次之,对西部地区实体经济阻碍作用最小。最后,本文针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帮助区域金融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