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角度看《围城》的翻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近代最好的两部小说之一”,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因为其独特的讽刺喜剧风格深受不同年代读者喜欢。凯利和茅国权的译本作为第一个面世的英译本,自出版以来就激起了国内外学者和译者的兴趣。不同学者和译者从不同角度对《围城》的英译本进行研究并评价其得失,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微观层面的,主要对《围城》翻译的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比如探讨其中的隐喻翻译、习语翻译等等。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对《围城》的翻译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作者借助顺应论这个理论框架尝试从一个相对全面的角度来研究《围城》的翻译。顺应论是维索尔伦在1999年提出来的一个理论,被称为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语用学理论,因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阐释当今的语用学”I(何自然,于国栋,1999:428-435)。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顺应论的四个研究维度是: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这四个维度很好地契合动态的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因此顺应论被应用来研究翻译这个复杂的语言使用过程。本文借助顺应论来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动态顺应不同因素并做出最终选择,旨在研究翻译现象及其本质并证明顺应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论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全文的结构。第一章介绍了顺应论。第二章是基于顺应论的翻译研究,指出翻译过程实际上是译者有意无意地选择顺应的过程。第三章介绍了《围城》及其作者钱钟书,《围城》的英译本和两位译者,并介绍了学者和翻译家之前对其英译本的研究。第四章以《围城》为个案,借用顺应论的框架,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动态顺应不同因素做出选择以实现其翻译目的。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在顺应论的框架下来研究《围城》的翻译,指出翻译实际是在翻译目的指导下,译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动态地对语境关系及语言结构等层面做出顺应选择的语言转换和文化传递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为实现翻译目的不断作出顺应选择。翻译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在顺应论框架下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因此顺应论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
其他文献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般认为其功能为解表蠲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之证。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
在现代矿山井下工程中,如何实现井下语音通信、视频监测、人员与设备跟踪定位等成为矿山企业管理者首先面对的问题。井下综合通讯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将是
本论文从实践调查入手,以方惠公司供应链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信息的调查、收集、座谈、以及实际应用等手段,找出和分析该公司的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司的现实情况出发,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然而也无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资源危机日渐突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7年10月15日
随着湖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的消费也与日俱增,如何合理的规划能源配置,利用有限的资源加快经济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的手段。任何民族都需要借助一种不断发展完善,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来维系生存。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一整套独
随着对媒体作用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媒体专业人员认为媒体"影响力"比"注意力"更适用于全面概括媒体的市场价值。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媒体影响
<正>当前,"90后"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主体,研究"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一、"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现状及主要问题"90后"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从小的电子元件设计到大的航空母舰研发,都有这门新技术的参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是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笔记著作之一。但历代对《鹤林玉露》的研究却非常薄弱,一方面由于罗大经的生平事迹留下的文字记载甚少,这在讲究“知人论世”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