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气候变化对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迁徙规律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q_s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类迁徙行为是其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迁徙过程的顺利完成不仅受自身健康水平影响,而且同时也受迁徙中途气候变化的影响。迁徙途中的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当日鸟类种群的迁徙数量,而且也会影响到鸟类种群迁徙行为各阶段的时间。本文研究地为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研究资料为1998年到2009年鸟类环志信息。本文以鸟类环志为手段,以红胁蓝尾鸲为研究对象,将红胁蓝尾鸲迁徙过程中的首到日、峰值日、最终离开日与相应阶段气候变化相结合,尝试找出气候变化对红胁蓝尾鸲迁徙规律的影响。文中还对2007年秋季到2009年春季红胁蓝尾鸲日迁徙量受气候因素影响进行研究。1.春季影响红胁蓝尾鸲种群首到日的主要气象因子为积雪厚度和4月份积温。伴随12年来积雪厚度数值的不断下降,4月份积温数值的不断上升,红胁蓝尾鸲春季首到日呈现出稳步提前的变化趋势。12年来红胁蓝尾鸲秋季首到日有明显向后推迟的变化趋势。首到日前10日积温值是影响红胁蓝尾鸲秋季首到日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可见12年来红胁蓝尾鸲秋季首到日前10日积温值呈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同期红胁蓝尾鸲秋季首到日存在向后推迟的趋势。2.春季影响红胁蓝尾鸲种群峰值日的主要气象因子为积雪厚度。12来年红胁蓝尾鸲春季迁徙峰值日存在提前的变化趋势,同期积雪厚度呈现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推测造成种群峰值日提前的原因是由于积雪厚度下降导致种群迁徙提前。秋季影响红胁蓝尾鸲种群峰值日的主要气象因素为9月份的积温。11年来秋季9月份积温值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而红胁蓝尾鸲种群秋季峰值日也呈现出提前的趋势,可能是伴随着9月份积温的逐渐下降,使红胁蓝尾鸲种群峰值日有所提前。3.通过对红胁蓝尾鸲种群最终离开日研究表明,春季红胁蓝尾鸲种群最终离开日呈现逐年推迟的变化趋势,影响红胁蓝尾鸲春季最终离开日的气象因素主要为日照时数和降水量。12年来春季迁徙期日照时数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年降水量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都会使红胁蓝尾鸲日能量积累的难度加大,所以种群会更晚离开研究地以满足所需的能量补充。秋季影响红胁蓝尾鸲种群峰值日的因素除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还包括10月份的平均气温。研究地10余年来秋季气温数值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对红胁蓝尾鸲种群秋季最终离开日的推迟可能起到促进作用。4.对红胁蓝尾鸲日迁徙量受气候因素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日平均气温对红胁蓝尾鸲春季迁徙期中期影响较前期和后期更明显。而在日降雨量对红胁蓝尾鸲日迁徙量影响的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到在有较大降雨量的日期,红胁蓝尾鸲日迁徙数量通常会出现较小值。在不同季节日平均相对湿度对红胁蓝尾鸲日迁徙数量所起到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别,在春季日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加会降低种群日迁徙量,在秋季其作用却不明显。日照时数的增加对红胁蓝尾鸲日迁徙量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推测可能是由于日照时数增加鸟类活动量增加造成的。
其他文献
非编码微RNA(microRNA)可通过调节众多基因的表达来行使致癌或是抑癌功能,调节microRNA表达变化的小分子化合物被视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最近,在欧洲以微RNA(microRNA-122)为
会议
p16主要以CpG岛甲基化的方式在多种肿瘤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频繁失活.我们发现与肿瘤细胞中的p16甲基化非常稳定不同,胃炎组织中的p16甲基化不稳定,会随着Hp的清除而消失(Int
会议
会议
会议
全球储能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到2021年全球储能市场每年的复合增长速度在27.8 %,其中电化学储能在其中的份额会逐步提升,到2021年会达到54 %.从不同国家的储能发展趋势看:
会议
本文主要针对南疆阿克苏地区果树(核桃、枣)与农作物间作系统节肢动物开展系统的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群落多样性及时序动态,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