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里嗪并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镇痛活性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关于四氢吡咯里嗪并[2,1-c]喹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镇痛作用构效关系的研究。吡咯里嗪并四氢喹啉类化合物是沈阳药科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在对吡咯里嗪类化合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一类全新结构的杂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其中一些化合物的镇痛强度与布洛芬相当,但抗炎作用很弱,这与其前体化合物吡里酮类有很大的不同。吡咯里嗪并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类似于吗啡。与具有吗啡类中枢镇痛作用的哌替啶比较,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就更明显。因此,本课题吸收并参考吗啡类化合物以及其它合成镇痛药结构改造的经验,对吡咯里嗪并四氢喹啉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四氢吡咯里嗪并[2,1-c]喹啉类化合物。经检索,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未见于文献报道。化合物的结构经NMR、IR和MS得到确证。在合成过程中,对环合反应的立体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单晶X-光衍射,证实了在环合反应中生成的吡咯里嗪并四氢喹啉环体系为顺式异构体。对这个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吗啡做为阳性对照,以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镇痛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以200mg/kg剂量小鼠灌胃给药,多数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其中几个与吗啡以10mg/kg给药时的镇痛活性相当,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在SGI IRIX图形工作站上,利用Tripos公司的Syby16.91软件包进行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的计算。其结果可以做为对该类化合物进行进一步分子改造的重要参考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水平,并探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0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
以发根农杆菌诱导的新疆紫草毛状根为试验材料,采用二阶段培养法,分别考察了NH4NO3、培养基、转速、温度、蔗糖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及培养方式、酸水解酪蛋白对毛状根生产的影
伴随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出现、增多和整个国家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口激增,中国开始面临长期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外国人犯罪问题。文章在分析北京地区近
目的探讨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7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经治疗后对其进行护理,在患者出院之后,对患者进行为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教育目标、教育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新课程改革不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基础
丙型肝炎病毒(HCV)作为导致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着世界上接近1.7亿人的健康。近年来,在丙型肝炎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
目的通过对重症烧伤患者康复期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我院接收的88例重症烧伤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44名,对照组4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