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属植物远缘杂交育种与杂交亲和性、F1真实性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中国传统名花。长期以来,品种改良一直是提高芍药观赏特性和抗性品质、加速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法。获得优良的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有性杂交育种是创造新变异而选育新品种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对课题组从美国引进芍药新品种进行了2年连续观察,对其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品种间、种间和组间的有性杂交试验,获得了部分结实率高的优质杂交组合,得到了一批珍贵的远缘杂交后代;同时,通过杂交后花粉管行为的荧光观察,探讨了导致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为克服杂交不亲和性、提高杂交育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针对芍药繁殖效率偏低的问题(以分株为主),本研究尝试采用根插和压条两种无性繁殖方式,探索提高芍药繁殖系数的新途径,为芍药优质品种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供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芍药新品种引种研究:本试验引进的25个新品种(Itoh品种群品种5个,杂种芍药品种群品种19个,中国芍药品种群品种1个),在无需特殊养护管理的情况下,均能在北京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开花,并保持良好的观赏特性。2、芍药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本研究共设计67个杂交组合,授粉2073朵花,获得杂交种子2627粒种子,杂种苗1061棵。其中,芍药品种间杂交组合19个,获得种子2236粒,出苗1017棵;组内种间远缘杂交组合30个,获得种子418粒,出苗40棵;芍药与牡丹组间远缘杂交组合18个,获得种子24粒,出苗4棵。3、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针对芍药与牡丹组间远缘杂交不亲和问题,选取以芍药‘朱砂判’为母本,牡丹组‘岛大臣’、‘凤丹白’、‘姚黄’、‘正午’为父本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后花粉管行为的荧光显微观察,确定了受精前障碍是导致杂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4、部分杂交F1代真实性鉴定:针对6个组合的25个疑似杂种进行了染色体核型鉴定和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21个疑似杂种为真杂种。5、无性繁殖技术研究:对来自不同品种群的3个品种(’Sarah Bernhardt’、’Karl Rosenfield’、’Coral Sunset’)进行根插和压条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插繁殖技术表明生根数的理论最优组合为A3B2C1,即IBA浓度为200 mg/L,品种’Sarah Bernhardt’,基质为河沙,而生芽数的理论最优组合为A3B1C2,即IBA浓度为200mg/L,品种’Coral Sunset’,基质为珍珠岩+草炭。压条繁殖技术表明生根数的理论最优组合为A3B2Cl,即IBA浓度为60 mg/L,品种’Karl Rosenfield’,基质为河沙。表明这两种无性繁殖方式可以作为分株繁殖的补充,以提高芍药繁殖系数。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当前机场运行中多用户的协同问题,从机场协同决策(A-CDM)的概念入手,提出机场协同决策平台的功能服务体系架构,深入分析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和里程碑管理的信息
中国陕甘宁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且极不稳定,旱灾发生频繁,对社会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巨大的损失,对该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造成了巨大的
农村留守妇女的参政问题是伴随着我国转型期农村劳动力大量外移而产生的。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为例,从政治心理角度出发,结合有关激励理论,对农村留守妇女参政问题进行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护理给药不良事件进行质量控制,完善给药流程,提高给药安全,保护患者安全。方法通过医院OA系统不良事件上报端,收集全院2016年1-8月的给药差
本文基于国家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需求,对高排放强度省区2010-2020碳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选取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分析了2005-2010年碳排放的基本状况和碳排放强度降低原因,
<正>《楚辞·九歌·湘夫人》云:"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蒋骥注:"镇,压席者。"古人席地而坐,席之四隅多置镇,以2件或4件为套,质地有铜、铁、玉、石等,以动物形铜镇居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