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野生种中含有丰富的抗性资源和特殊的性状。但很多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由于胚乳平衡数(EBN)的差异,存在杂交不亲和现象。Solanum etuberosum是马铃薯野生种之一,天然不结薯,且具有很多生物和非生物抗性,无法与栽培种直接杂交。块茎作为马铃薯的重要经济器官和繁殖器官,其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利用S. etuberosum不结薯这一特性,将其与三个马铃薯二倍体分别进行体细胞杂交,以期获得结薯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体细胞杂种,并分析体细胞杂种的结薯遗传特性。与此同时,可以将野生种中的抗性基因转移到栽培种中,创制抗性新种质。现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将S. etuberosum分别与能够结薯的二倍体材料AC142、XD-3、USW4进行叶肉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得到etbl+AC142和etbl+XD-3两个融合组合的128份再生植株。随后利用SSR引物对再生植株进行杂种鉴定,结果表明,etbl+AC142组合的95个再生植株中,93个为体细胞杂种,杂种植株率高达97.90%:而etbl+XD-3组合的33个再生植株中,22个为体细胞杂种,杂种植株率为66.67%。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体细胞杂种的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杂种倍性从三倍体到八倍体均有分布,其中以六倍体为主,还有少量的混倍体植株存在。2. etbl+AC142体细胞杂种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四倍体杂种的生长势明显优于六倍体杂种,也优于其它倍性植株。植株形态多为双亲的中间型,且四倍体和六倍体植株绝大部分可以正常开花,花粉活力分布于0-36.23%之间不等。此外采用晚疫病小种16-2和3928A离体接种etbl+AC142体细胞杂种复叶鉴定晚疫病抗性,结果表明,所有被检测杂种均表现为感病。随后对etbl+AC142体细胞杂种的结薯特性进行分析,绝大部分体细胞杂种均可以结薯,但不同倍性,甚至同一倍性的株系之间在结薯数量和薯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块茎发育莫定材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