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距离是否促进了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创新?

来源 :杨智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FIF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海外并购得到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其广泛并且深远的影响。中国自从提出“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以海外并购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创新成为了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随着海外并购的扩张,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遭受亏损,技术创新并未见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企业跨国并购必然涉及两个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文化距离是否促进跨国并购企业创新是学术界和企业界一直争论的焦点。但是现有的文献往往将文化距离作为一个单一指标展开研究,不同维度的文化距离在不同情况下都有差异,忽视了文化距离的“非对称性”和“非对等性”。为了更好的理解文化距离对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创新的作用,本文试图分解文化距离的各个维度,细分文化距离特定维度的作用和文化距离的“方向”,从文化不同维度的“逆差”和“顺差”探究文化距离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创新的影响作用。本文在对以往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提出文化距离影响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创新的传导路径即“转移-消化-整合-运用”。其次,构建维度差异指标,结合2008-2019中国A股上市且参与海外并购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文化距离对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多文化维度角度研究文化距离作用海外并购企业创新的传导路径,同时探讨了企业所有权性质和经济自由度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分样本进行了异质性检验。本文研究发现:首先,文化距离抑制了中国海外并购企业的创新,即文化距离越大,中国海外并购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越低。其次,权力距离差异和长期-短期导向差异促进了中国海外并购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即中国和东道国的权力距离差异和长期-短期导向差异越大,中国海外并购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越低。集体-个体主义差异、不确定性规避差异和放纵约束差异对中国海外并购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有抑制作用,即中国与东道国的集体-个体主义差异、不确定性规避差异和放纵约束差异越大,中国海外并购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越低。而刚柔性差异不影响中国海外并购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再次,企业所有权性质有效缓解了文化距离对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经济自由度对文化距离影响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创新的调节作用不明显。最后,将样本分为按照发展水平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按照板块分为亚洲地区和其他地区,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东道国为发达国家和其他地区的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创新抑制效果更大。这些结论不仅丰富了文化距离与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创新的研究,而且也为促进中国跨国并购企业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政策设计。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纪录片的蓬勃发展,大众审美的提高、制作技术水平的普及、以及平台的多样化,使得纪录片创作者们也将目光转向社会中各个群体的现实生活,拍摄主题和表现风格都更加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物纪录片进入大众视野。虽大量涌现关注普通人物命运的纪录片,但各类作品品质差异化大、制作水平良莠不齐。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通过借鉴文艺理论中“典型”理论,在人物纪录片中人物的选择和表现上进行延伸探索,同时也兼论对典型人物
学位
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便成了我国在封建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儒学主流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促进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发生。唐朝开启了“庙学合一”制度之后,文庙就成了封建统治者传播和教授儒学的主要场所。对于云南来说,在明朝之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云南长期游离在中华主流文化之外,但是到了明朝却因为儒学和文庙在云南的广泛传播促使云南转变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文献
学位
含氟苯乙烯聚合物,作为含氟聚合物功能材料的典型代表,有高透光率低折射率的光学性能、超疏水疏油的表面性能、低介电常数高绝缘性的电学性能和抗老化耐腐蚀的稳定性能等,在国防、医药和经济建设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含氟苯乙烯单体种类少,限制了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因此设计合成高含氟量性能优良的新单体、探索构建新型高含氟苯乙烯单体绿色高效可控共聚合体系,对研发性能优良的含氟苯乙烯聚合功能材料至关重要。超
学位
水,是干旱区农业的首要制约因素,是吐鲁番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核心,是形成区域内社会、经济秩序的核心要素。以水为中心的社会秩序是指社会中各类主体围绕水利的行动呈现出的一种对抗或整合的动态。在漫长的传统社会,围绕某种约定俗成或制度化的规则运行的日常水利行为,展现出乡村社会秩序的有序性和整合性,而水利纠纷和水利诉讼则体现了社会秩序中紧张和对抗的一面。因此,水利纠纷和水利诉讼成为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关注的焦
学位
在以往的网络空间讨论中,性别往往被视作“男”“女”的性别符号或是现实性别的直接“上传”。但伴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这种对于线上性别的理解方式存忽略了对性别意义的主体建构过程。本文提出新的理解方式——“虚拟性别”。“虚拟性别”强调性别具有“互动”与“所属”的意义,是“doing”而非“being”。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对跨性别女性游戏玩家进行民族志观察,深描了该群体“玩出花样”的游戏行为。发现玩家在“
学位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趋势下,种类繁多、类型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涌现,各类学习平台也日趋增多,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手段来整合优化这些知识信息,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改善教学,成为当下的研究关键。知识图谱和推荐技术的研究在这方面展现出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利用知识图谱,有助于梳理学科体系,整合碎片化知识;利用推荐技术,有助于学习者从海量的资源中快速、自动的选择与其自
学位
在所有影响未来教育形态的因素中,人工智能尤为关键。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听说能力占据着首要位置。本研究缘于智能化时代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变革的时代背景,意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平台,构建更加适应教学评价需要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人工智能与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模式、英语听说教学等进行研究综述,通过对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从语言运用
学位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是综合性、全面性的研究,政区是区域的重要研究方面,而历史上天水地区长期作为一个统县政区而存在,在历史上长期缺乏县级政区的稳定性,也缺乏高层政区的较大变化幅度,从而为研究天水地区提供了可能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故本文以今“市域”范围为研究区域,依托区域历史地理的理论与方法,既可以深入探析历史时期天水地区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又可以揭示天水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天水与邻近区域的经济互动关
学位
提到中国近代的美术史著作,1917年出版的由姜丹书编纂的《美术史》显然是无法绕过的一部。该书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教育部指定美术史教材,同时也是中国首部美术通史著作,在此之后“美术史”一词才真正进入大众视野。2017年,这本《美术史》又被上海书画出版社作为“于当时有重要作用、于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之论著”重新整理出版,可见其重要地位在当下仍受到肯定。《美术史》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为中国美术史,下篇为西方美术
学位
本文将《文心雕龙》和《文镜秘府论》作为探讨齐梁至中唐文学创作论流变的重要视角,从文质观、风格论、风骨论、声律论四个角度出发,对二书进行分析研究。笔者在正文部分首先分析刘勰本人的儒家文艺思想,随后从《文心雕龙》的《情采》《诠赋》等篇出发,论述儒家思想导向下文质关系所呈现出的文质并重、质胜于文的特点。而后从《文镜秘府论》中的《十体》《十七势》《论文意》等篇,论述“质胜于文”这一倾向在齐梁至唐代的转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