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柱外倾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围绕斜柱对多层建筑应用普遍的结构形式—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展开,重点就斜柱布置位置和斜柱的倾角变化对RC框架结构控制指标、变形形态、受力模式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屈服机制与破坏模式的影响等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建立将外倾斜柱布置在结构短跨、长跨与直柱框架的三个框架结构模型,探讨斜柱布置位置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得到外倾斜柱布置在长跨时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较为不利。(2)将外倾斜柱布置在长跨,通过变化不同斜柱外倾角度分别建立五个框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分析,探讨斜柱外倾角度变化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3)基于多遇地震下的计算结果,建立考虑楼板及钢筋的框架结构模型,各模型配筋保持一致。对三个斜柱外倾角度的框架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由倒三角和均布两种荷载分布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可知,沿斜柱外倾方向最不利的推覆力方向,且相对均布分布来说,倒三角分布对框架结构变形及耗能能力影响更大。(4)在上面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倒三角分布,对五个不同斜柱外倾角度的框架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探讨罕遇地震下斜柱外倾角度变化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罕遇地震下随着斜柱外倾角度增大,框架结构刚度越低,抗震性能越差,结构薄弱层更加凸显。通过梁、柱塑性铰的分布及发展程度可知,斜柱外倾角度增大加快了框架结构了塑性铰的产生和发展,甚至改变了框架结构的屈服机制。斜柱外倾角度在15°以内时,框架结构还能处于传统梁铰型屈服机制,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理念。斜柱倾角大于15°后,框架结构塑性变形无法完全展开,框架结构屈服机制可能会变为柱铰型,发生脆性破坏。(5)针对分析得出的斜柱外倾角度较大引起的薄弱层提出两种改进方案,并利用弹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改进后的框架结构模型抗震性能提升效果进行全面的对比验证。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和定性理论,研究了几类捕食系统的动力学性质,得到了若干新的结论,推广了已有文献中的相应结果.根据内容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
正系统是一类当初始条件及外输入为非负时,其状态及输出始终为非负的动态系统.此类系统在实际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例如生物医学,人口模型,工业工程等.由于正系统状态取值的特
随着非线性学科的发展,Banach空间中一系列关于非线性算子方程解的存在性问题不断的被学者们提出,并把其结果应用到了微积分方程的解及其两点边值问题中.本文主要利用平行上
随着智能社会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低功耗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许多设备的运行都伴随着更换或充电电池的主要维修费用问题。由于传统电池能量密度小、寿命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在微观中的病毒更能体现传染病传播本质,利用病毒动力学去研究传染病模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
哈克抽芯铆钉从结构上分为铆套与钉杆两部分,铆接后可以形成100%过盈配合,具有永久性紧固力与高抗剪力被广泛地应用于铁路货车车身的连接中。由于铆钉工作环境恶劣,承受交变
在本文中,我们引入了PSD-补模,PSD-提升模,上有限PSD-补模,上有限PSD-提升模,以及富足上有限PSD-补模等概念,讨论了它们的一些基本性质.主要证明了(1)设M=M1(?)M2,且M1,M2是P
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是一种极难处理的废水。目前常用的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有生化处理、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焚烧蒸发技术等,其中生化处理法具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在导师扈培础教授的指导下,得到了在non-Archimedean域K上超越亚纯函数族F的唯一性问题和一种特殊形式常系数微分方程解的形式问题的一些结果.论文的结构
水源地水库的水位因汛期等原因引起变动,而在水库周围形成了大面积消落带。消落带作为水陆之间的连接带,是两者间进行物质、能量等交换的重要途径,是生态系统营养盐循环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