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旅行及其分析——从《四世同堂》到〈the Yellow Storm〉(《黄色风暴》)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老舍创作的最长的、他本人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在老舍旅美期间,在他的参与下,这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以the Yellow Storm为书名在美国出版发行。《四世同堂》是一个旅行的文本,也是一个在旅行中不断发生变异的文本。在对这一文本的旅行与变异的分析中,我们不仅可以考察原作者老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努力,而且还可以领略译者浦爱德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个性化方式。 《四世同堂》是老舍在抗战进行到决战时期创作的一部对文化进行深度反思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老舍不但延续而且提升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他通过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在抗日战争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同时更重要的则是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民族自新与自强的积极因素,探寻出一条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道路。 是老舍面对美国公众对中国文化的隔膜所进行的一次文化沟通的努力,它加强了文化传播的功能。考虑到美国公众的阅读屏障和阅读期待视野,老舍对《四世同堂》进行了大量的删节,使小说在叙事节奏与叙述语言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也是译者浦爱德的艺术再创作。浦爱德的翻译风格非常独特,她在译文中大量使用的直译成为这一译本不可分割的审美特征。她的这种翻译手法折射着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她对中国的情感取向以及她的文化态度。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应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新译林版为教学案例,谈谈小学英语阅读
期刊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一位洞悉人性的伟大作家,他总是能够穿透表象审视“人身上的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各式人物中,有一类人物处于配角地位,但是却如恶魔般给
?筅睡眠心结一:  思虑过度辗转反侧  刚满50岁的张女士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提前退休在家,除了照顾女儿和丈夫的饮食起居外其他都不管。照理说应该是没什么好烦心的了,但张女士还是感觉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常头晕眼花,吃饭也吃不下,干活也没有劲。她知道这是失眠引起的,但每天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就算睡着了,也是迷迷糊糊一会儿就醒了,经常都是睁着眼睛到天亮。  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失
一般来说,人们建立友谊的重要的原因在于彼此表示亲切友好以及志趣相投。根据布朗和莱文森的(Brown and Levinson,1987)礼貌理论,这种友好行为被称为“积极礼貌”,即对方视为伙伴
62岁的唐女士退休前是机关的领导,精力充沛、雷厉风行,在单位是有名的女强人。大约一年前,唐女士的丈夫因病去世,孩子又不在身边,但她依然坚强地一个人面对生活。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半年前唐女士被确诊为糖尿病,但不知道为何血糖就是控制不住,忽高忽低,最近还总是感觉到胸闷、胸痛和心慌,让子女们焦心不已。无奈之下,唐女士住进了医院的内分泌科。  住院期间,内分泌科的护士细心地发现唐女士虽然白天人多的时候开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