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巨型星座构型设计及覆盖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间信息网络和全球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利用大量低成本卫星组建低轨星座系统,为地面提供互联网及其它各类服务,成为了未来航天和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采用合理的构型是星座实现功能的前提,为提高星座效能,降低建设成本,需要预先通过构型设计和覆盖性能分析来确定卫星的部署位置。然而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加,传统覆盖分析和构型设计方法的计算量会显著增加,因此这些方法将不再适用于巨型星座系统。本论文面向当前巨型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建设需求,以巨型星座的覆盖分析和构型设计等问题为背景,针对规则同构星座覆盖性能的快速求解,倾斜圆轨道连续覆盖星座的构型设计,复杂摄动环境下低轨星座构型与覆盖性能的演化分析等问题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针对传统星座覆盖分析方法计算量随卫星数量显著增加的问题,考虑低轨星座的构型特点,基于卫星覆盖区域的相平面映射和覆盖性能的重复单元理论,提出了一种规则同构星座覆盖性能的快速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星座的构型对称性,确定覆盖性能在相平面上发生重复的最小周期与最小区域。随后,根据卫星空间分布和覆盖范围的映射结果,筛选出星座中可能影响该重复单元内覆盖特性的所有卫星。通过计算这些卫星覆盖区域映射的重合面积,获得星座在一个重复单元内的覆盖结果,进而得到星座对特定纬度的周期覆盖特性。最后,通过计算不同纬度目标可视范围映射的重合区域面积,得到各项覆盖性能指标的计算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求解规则同构星座的覆盖性能时,所提出方法的计算量和计算时间与传统覆盖分析方法相比显著降低,且精度不受影响。作为低轨星座最常用的构型之一,当前鲜有适用于不同覆盖需求的Walker星座构型设计方法。为此,基于覆盖带理论和覆盖区域相平面映射的几何关系,提出了一种通用的Walker星座构型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星座的覆盖特性改进了传统的构型表示方式,提出Walker星座的覆盖带构型特征参数。随后,基于卫星覆盖范围的相平面映射给出了覆盖带几何特征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判定相邻覆盖带在不同宽度位置的拼接情况,得到满足覆盖需求的星座构型。最后,根据不同覆盖重数下星座的构型特点,分别提出了偶数重和奇数重连续覆盖Walker星座的构型设计步骤以及星座轨道倾角的优化方法。与传统基于构型枚举的设计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能够根据卫星覆盖范围和所需覆盖的目标区域、覆盖重数,半解析地求解星座轨道和构型参数,在相同覆盖约束下可以获得卫星数量更少的设计结果。受入轨误差和空间环境的影响,卫星的轨道参数与设计值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这将会对星座构型和覆盖性能产生长期影响。为分析星座构型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基于概率密度描述的卫星分布连续体模型。首先根据入轨的位置和速度偏差计算轨道参数的初始概率密度分布,随后,分别在二体、J2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模型下建立轨道参数概率密度的演化方程,并采用特征线法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一阶柯西问题进行计算,进而实现了对卫星空间概率分布的解析求解。参考星座构型的长期演化结果以及不同阶段的演化特点,给出了覆盖性能演化的概率描述,并基于泊松过程理论实现了覆盖概率模型的简化和降维。最后,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验证了所提出星座构型和覆盖性能长期演化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不仅能对复杂摄动环境下的星座演化规律进行描述,还可以依据期望的覆盖概率给出星座构型和卫星数量的定量估计和指导性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轨航天任务愈加复杂,对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要求也随之提高。一般的在轨航天器,如遥感卫星,通信卫星,中继卫星等,由于其在轨任务涉及一个或者多个载荷的定向或追踪,对航天器的姿态控制系统有具体的精度要求。在设计姿态控制器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在轨任务的姿态控制精度,我们往往要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和半物理仿真,才能得到所设计控制器在统计学意义上所能达到的控制精度。在控制器理论设计过程中,我
学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要求器件具有高度集成化和多功能一体化。薄膜/基底结构因其兼具力学和功能性等方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柔性能量收集、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其中薄膜/基底结构的表界面力学行为在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利用表面失稳与分层释放大量膜应变进而设计出高可拉伸/压缩的柔性电子器件、以及利用应变在层间的传递来调谐光电性能等。而目前对薄膜、基底及层间高度非线性、强耦合的复
学位
近年来,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需求的增长,测井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常规测井技术的径向探测距离较小(例如,10 k Hz的单极声波测井仪的探测距离为井周围1米左右),而声波远探测作为一种新兴的测井技术,能够获取井周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地层结构信息,且相比地震勘探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是勘探地球物理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由于声波远探测模型结构的复杂性,波场计算与分析十分困难。考虑到远探测正演模拟对分析波场规律和
学位
目前,金属可植入组织工程支架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封堵器为例,理想状态下其仅为心脏的自我修复提供“临时桥梁”,而金属封堵器存在不可降解、移位、栓塞、腐蚀、镍过敏等诸多问题。此外,封堵器尺寸与缺损的不匹配、金属框架和人体组织力学性能的显著差异易导致组织磨损,甚至侵蚀主动脉。另一典型例子为金属肠道支架,同样存在金属支架侵蚀肠壁导致穿孔等类似问题。具体地,用于
学位
组织、器官损伤或缺损的修复以及功能重建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而通过生物支架实现受损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和重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根据支架的结构特点,可以分为管状支架和多孔支架。以管状气管支架为例,理想的支架应该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兼具强度与柔韧性,为软化或者破损的气管组织提供支撑的同时可以适应呼吸、吞咽等造成的气管变形。对于幼儿,支架需要具备随着气管的生长而逐渐调整自身状态的自适应能力。以多
学位
近年来,空间光学遥感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对地观测任务对航天器成像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提升航天器对地成像能力,一种基于光学载荷旋转扫描成像的超宽幅成像技术被提出。该技术通过使载荷以2~4rpm左右的较低速度旋转,在不牺牲图像分辨率的前提下,能够让光学遥感航天器的扫描幅宽提升至上千公里,极大地提升了航天器的成像能力。但是,这种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动力学与控制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主
学位
随着我国长期在轨空间站的建成与各类空间探索、开发任务逐步实施,未来常态化、高可靠进出空间成为必然需求。诸如飞船、运载火箭等航天结构的重复使用,将显著降低航天发射与返回成本,成为各航天大国竞相发展的目标。美国龙飞船已经实现重复使用,我国和俄罗斯在新一代飞船均开展了可重复使用的技术验证。由于航天发射力学环境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航天结构多次重复使用中面临力学环境、结构特性演化等较多不确定性。如何评估多次
学位
板壳结构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能源等领域,其中的减振降噪和振动控制一直是科技工作者们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受以声子晶体为代表的人工周期结构存在振动带隙的启发,在薄板结构中引入周期单元进行新型隔振减振或波动调控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拓扑边缘态因为对结构缺陷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且能很好抑制传输过程遇到缺陷或转角时可能发生的背反射,在波的调控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这样的背景
学位
随着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及在轨维修等在轨服务技术的持续发展,空间对接技术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而传统的空间对接中大多采用喷气推进技术,存在燃料消耗,且对安装有光学载荷的航天器带来光污染、热排放以及相应的振动干扰等问题。相对于传统对接方式,空间电磁对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推进技术,有着不消耗燃料、无对接冲击、能够有效避免羽流污染以及连续、可逆及同步可控等优势。本文主要对空间电磁对接动力学与控制问题进行研
学位
随着世界各国航天器发射数量增加,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各类小卫星和微纳卫星的大批量发射入轨,在轨失效航天器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废弃航天器不具备可控性,自回收能力不足,将对后续准备发射和在轨运行的航天器产生极大威胁。因此如何清除这些失效航天器已成为航天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失效航天器在行星引力摄动、太阳光压等空间扰动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旋转角速度,处于快速自由翻滚状态,而为了对快速自由翻滚航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