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接轨的需要,工程伦理教育得以被引入我国的工程教育体系。而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初期,为了促进这一教育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深入的研究,也需要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因此,本文对美国的工程伦理教育进行研究。美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虽然尚未得以在全国所有的工程院校和专业得以普及,但是已经建立起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较为完善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评价的研究也已经产生初步成果。本文对美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美国的主要学者和学术组织提出的工程伦理教育目标在细节和着重点上尽管有所不同,但是都可以归结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育内容上,随着工程伦理学的不断发展,工程伦理的教育内容也逐渐出现由微观伦理向更加广阔的宏观伦理拓展的趋势;而伦理章程则为美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可依据的伦理框架和具体议题。就美国工程伦理的教学而言,其采用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三种:独立课程、跨学科课程以及工程伦理与非技术课程的融合。三种课程模式各有其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学校、学科及具体课程内容。而美国工程伦理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则是案例研究,在三种课程模式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并已经深入到美国工程伦理教学的方方面面。美国工程伦理教育还通过与服务学习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接触和思考伦理问题的机会;美国对其工程伦理教育进行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运用于不同院校和课堂的标准化评价方法,一类是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设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具体评价方法。第一类方法主要由研究者创建和使用,他们通过设计大型严谨的量表证明工程伦理教育的有效性,并期望这些量表能使不同课程的教育效果具有可比性。第二类方法相对不太严谨,却更加灵活,适合于单独的教师用于评价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针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现状提出具有借鉴价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