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脑梗死后移植的间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静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治疗脑梗塞时,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以及MSCs在脑梗塞灶的分布、迁移与分化情况。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 )在体内外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的趋化诱导作用,探讨SDF-1 对rMSCs迁移影响的可能机制,为实现临床上对移植的rMSCs进行调控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建立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脑中动脉血流阻断2小时后再灌注,再灌注后24h经尾静脉将标记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植入脑梗塞鼠体内,于移植后24h、1W、2W时采用mNSS评分法对动物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分。应用荧光激发及免疫组化方法于移植后1W、2W时检测移植细胞在脑内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细胞化学染色观察rMSCs体外培养时的分化情况。应用体外细胞迁移实验及大鼠脑梗塞模型体内移植,观察在施用和不施用抗SDF-1抗体时,SDF-1 对rMSCs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与RT-PCR检测rMSCs的CXC趋化因子受体4 (CXC chemokine receptor 4, CXCR4)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大鼠在移植后观察的2周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01)。2.可观察到移植细胞在脑梗塞区及其周边区聚集并存活,这种聚集于第2周更为明显。在脑梗塞区及其周边区有部分植入细胞分化表达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而在体外同时程培养的rMSCs未见分化表达类似表面标志物。3.体外实验示在SDF-1 存在时,rMSCs迁移活跃,应用抗体封闭CXCR4受体后,这种迁移现象显著减弱。4.体内移植的rMSCs在脑内主要聚集在脑梗死灶及其周边区,但在封闭CXCR4受体后,这种聚集现象大为减弱。5.流式细胞术示仅小部分rMSCs表面表达CXCR4,但经Triton X-100处理后,表达CXCR4的rMSCs增加。RT-PCR检测显示rMSCs的Cxcr4基因表达CXCR4 mRNA。结论1. rMSCs经静脉移植后的2周观察表明移植的rMSCs可向宿主脑内病灶迁移、存活、并分化表达神经细胞表型,有促进脑梗塞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2.经静脉路移植rMSCs不仅可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可以避免直接穿刺移植带来的脑组织损伤,植入的rMSCs能迁移并更好地分布在脑梗塞灶。3. SDF-1可通过CXCR4受体对rMSCs起趋化作用,植入的rMSCs能聚集分布在脑梗塞灶及其周边区与这种趋化作用有关。利用这种趋化作用可望调控干细胞向靶组织的趋化聚集量,达到治疗目的。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内侧颞叶癫痫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研究背景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达国家的患病率达到5~10‰,中国的患病率为3.5~4.8‰。作为临床上主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内侧
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质量保障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国际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在开展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各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为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
通过对张珍玉老师诊治顽固性咳嗽和反复发作性口疮的验案分析,阐明张老师辨证主次分明、用药量小力宏的临床诊治特点,强调辨证论治在疑难杂症诊治中的重要性。
背景神经胶质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国际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脑胶质瘤的发病率居各种肿瘤的第9位;死亡率居第2位。具有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其预后极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研究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以金刚石颗粒为磨料,与金属胎体混合,经烧结制取的金刚石工具,为加工玻璃、花岗岩、大理石等硬脆材料不可替代的新型工具。本文阐述了Cu基金刚石工具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Cu基
笔者近年来采用逍遥丸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心脏神经症33例,并与单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32作对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32例误诊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部分本病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声像图,需与一些常见病鉴别;本组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