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方等大集經》(以下簡稱《大集經》),是大乘佛教大集部經典的彙編,它以闡釋大乘六波羅蜜法和諸法性空爲主要内容,同時含有濃厚的密教色彩。該經由北涼曇無讖、北齊那連提耶舍、隋那連耶舍等數代經師接續翻譯而成,歷代藏經皆有收録,《大正藏》本爲六十卷,分十七品,各品大多有異譯本傳世。根據我們的普查,在現已刊佈的敦煌文獻中,共有《大集經》寫卷205號,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45號,法國國家圖書館藏10號,英國國家圖書館藏59號,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73號,甘肅藏5號(其中甘肅省博物館藏2號,敦煌研究院藏3號),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2號,杏雨書屋藏3號,中村不折藏2號,三井文庫別館藏1號,中國書店藏1號,臺灣“中央圖書館”藏1號,傅斯年圖書館藏1號,啟功1號,《殘墨》1號。這些寫本中,除津藝141號(卷四)、臺圖13號(卷十二)、北敦14925號(卷二六,此卷對應《大正藏》卷三二)、津藝76號(卷二七,此卷對應《大正藏》本卷四七)、三井25號(卷二九,此卷對應《大正藏》本卷四八)5號某一卷首尾完整外,其餘200號均爲殘卷或殘片,其中不乏原屬同一寫卷而被撕裂爲數號者。本文從以下三方面對這批寫本文獻展開研究。第一章按卷次對散藏各處的104號已定名《大集經》寫卷逐條加以敘録。這些敘録涵括寫本卷號、形制、存文、字體等信息,對個別不確切以及有誤的寫本信息予以訂正。第二章以卷次爲序對101號未定名《大集經》殘卷予以定名。第三章結合存文内容、寫本外貌等信息加以綜合分析,將38號《大集經》殘卷或殘片綴合爲13組,每組附綴合圖於後以證實結論。這些綴合成果可以爲後續研究提供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