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税收收入质量测度与评价研究

来源 :兰州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328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表明我国从速度经济向高质量经济转变;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明确了税收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这一目标出发,要优化税制结构,保障税收收入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因此,2023年全国税务部门的任务也将转变为“以高质量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些都对税收收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收入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税收收入的构成及其内在联系。高质量的税收收入对调节收入分配、拉动经济增长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打造高质量税收收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四五”时期,由国内大循环向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今后会加大对国内经济调控政策的倾斜力度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提升税收收入的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福建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者”之一,其地处东南沿海并连接海峡两岸的地理位置,便于展开对外交流,加强与外部的贸易合作,带动沿海地区发展。但由于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除了福建省省会福州市与沿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县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质量,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成为福建省税收政策制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考。首先,文章从税收收入质量的主要理论解释入手,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其次,主要从规模、速度、税源和效益四方面对福建省税收收入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测算,直观了解福建省税收收入质量的发展状况;再次,对2015-2021年福建省以及下辖的9个地级市和84个区县的税收收入质量进行测度,得出税收收入质量变化趋势;最后,提出优化福建省税收收入质量的政策建议:一是确保税收收入增量提速,为税收收入质量提升提供保障;二是完善税源结构,促进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三是提高税收收入效益,努力做到税收收入提质增效。
其他文献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关注的重点,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发展乡村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热议,2021年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行,乡村振兴问题被纳入法律体系,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乡村振兴法律法规。
学位
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模糊了产业间的边界,推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等的快速发展,更是助推了产业间更大范围和更深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进而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而经济不断发展引来的环境问题同样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那么,绿色高质量发展便成了重中之重。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广泛使用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体系、现代化管理和
学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优化税制结构的要求,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要优化税制结构,而优化税制结构的重点在于优化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分配结构,即税收收益权的分配。合理、规范地划分税权,不仅是保证国家权力有序运转的基石,而且是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维护央地和谐关系的体制保证。与此同时,政府治理也是我国重大议题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部署了该发展战略,
学位
减税降费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减轻企业税负压力,以适度财政赤字的方式实施减税降费。此后我国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完善,减税降费规模也不断扩大。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施减税降费有助于完善税收体制改革、优化收入分配,从而提高
学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然而,我国制造业与全球顶尖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要实现整体提质增效,需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国内众多学者多次提到以税收来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税收政策的制定要以促进制造业高
学位
“稳就业”是“稳经济”和“稳社会”的关键枢纽。为促进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论述。中小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在“稳就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就业市场的稳定性。现今,世界上超过70%的劳动力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所提供。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吸收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当前经济下
学位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经高达18.7%。我国正在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考验。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康养产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1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各部门相继发力,从多个角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康养产业的政策措施,涵盖养老服务、康养旅游、康养人才、中医药康养、绿色康养、智慧康养等方面。康养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我国人口老龄
学位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科技水平领域的自立自强,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长期以来,我国在科技发展领域存在“缺芯少魂”的痛点,在多重压力下,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发展对象。而集成电路企业作为产业新发展的主体,可以帮助减缓科技发展领域的痛点。为了助推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国家陆续推出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其中,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弥补资源配置中的不足,使得产业目标得以实现,
学位
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然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环境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使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于2018年1月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程序。企业作为污染物的生产者和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自然成为保护环境的主体。在开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关注环
学位
黄河流域纳入国家重大战略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的落实,将助推经济增长由以往的规模扩张和要素驱动转向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税收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税收政策的制定必须适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目标。本文主要研究税制结构和税收负担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税制结构、税收负担的经济增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