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p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研究温针灸疗法对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乳腺癌患者的膝骨关节症状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是否可以缓解乳腺癌患者膝骨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同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口服钙尔奇及健康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行温针灸治疗:选取穴位行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主要观察指标为BPI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Lequesne评分,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温针灸改善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膝骨关节症状的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1.BPI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实验组最剧烈疼痛、最轻疼痛、平均疼痛分别下降0.07、0.33、0.34分,对照组最剧烈疼痛、最轻疼痛、平均疼痛分别下降0.23、0.23、0.17分,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下降0.94、0.34分,对照组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下降0.26、0.07分,实验组在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实验组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当时疼痛下降1.90、1.47、1分,对照组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当时疼痛下降0.30、0.1、0.26分,实验组在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当时疼痛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周时实验组平均疼痛下降1.34分,对照组平均疼痛下降0.13分,实验组在随访时平均疼痛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更优(P<0.05)。
  2.治疗前后实验组BPI评分对比结果示:最剧烈疼痛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治疗6周较治疗前下降1.90分;最轻微疼痛、平均疼痛评分亦随时间逐渐下降,治疗6周与治疗前相比,最轻微疼痛下降0.66分,平均疼痛下降1.47分;当时疼痛评分在治疗2周时较治疗前稍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开始较前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下降1.87分。说明温针灸对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有明显改善作用。
  3.治疗前后对照组BPI评分对比结果示:最剧烈疼痛评分随着时间逐渐下降,随访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0.46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轻微疼痛评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平均疼痛评分在随访时较治疗前下降0.13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时疼痛评分随着时间逐渐下降,随访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0.36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基础治疗对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有一定改善作用。
  4.Lequesne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Lequesne总分、关节运动痛下降1.633、0.767分,对照组Lequesne总分、关节运动痛下降0.633、0.267分,随访时实验组Lequesne总分、关节运动痛下降1.433、0.667分,对照组Lequesne总分、关节运动痛下降0.7、0.367分,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改善患者关节运动痛及膝关节总体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
  5.治疗前后实验组Lequesne评分对比结果示:实验组的Lequesne总分、关节运动痛、晨僵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温针灸对于改善膝骨关节运动痛、晨僵方面有一定改善作用。关节休息痛、压痛、肿胀、行走能力评分无显著变化。
  6.治疗前后对照组Lequesne评分对比结果示:对照组的Lequesne总分、关节运动痛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说明关节运动痛在基础治疗后可改善;除关节运动痛外均无显著变化。
  7.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前后血清E2水平的总体均值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8.安全性评价:实验组出现1例3级不良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烫伤,经治疗后可缓解,对照组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1.温针灸疗法在健康宣教及补充钙剂的基础上可有效改善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中的膝关节疼痛;
  2.温针灸疗法能显著降低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膝骨关节症状患者的BPI评分与Lequesne评分中的运动痛及晨僵评分,可明显减轻膝骨关节疼痛、改善晨僵症状;
  3.温针灸是针对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无明显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好。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CT数据重建股骨头坏死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腓骨柱不同植入位置及与空心钉不同组配关系时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植入物最佳力学植入位置;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评价腓骨支撑联合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评估临床与力学研究是否具有一致性,同时探讨术后股骨头塌陷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采用腓骨支撑联合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1.腓骨支撑联合空心钉治疗中
目的  回顾性研究经髋关节外科脱位下打压支撑植骨术加活血通络法中药对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围塌陷期理念在髋关节外科脱位下打压支撑植骨术的指导意义。  方法  回顾性纳入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与保髋区住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了经髋关节外科脱位下打压支撑植骨术加活血通络法中药的治疗方案,随访6个月以上,共纳入受试对象73例80髋,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及研究,分析OVCF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及骨水泥在非骨折区的弥散情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的影响,探索骨水泥在非骨折区的最佳弥散分数。  方法:  (1)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行椎体成形术的单一椎体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14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分析所有患者的
目的:  1.检测PMOP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MOP的骨免疫学机制。  2.探讨C57小鼠构建PMOP模型的方法,为肾气丸水提液干预PMOP模型奠定基础。  3.明确肾气丸水提液治疗PMOP的作用,并基于NF-κB经典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  方法:  1.临床研究  分别收集PMOP和骨量正常组患者血清标本各32例,检测两组患者的TNF-α含量。  2.动物实验研究  (1)PM
目的:  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总结,分析证型分布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为临床中医药的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终板损伤情况、骨折线分布等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提供依据。  建立骨质疏松胸腰段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改变椎间盘材料参数分别模拟正常椎间盘、轻度退化和中度退化,对比分析椎体上下终板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与术后1年死亡率相关联的各种因素,探索预后营养指数对于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预测价值,为预测手术风险、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和干预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一骨科收治的65岁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微型营养简表评价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
目的:  基于中医“筋骨”关系,研究小儿股骨头坏死中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患儿,骨盆X片上臀中肌投影萎缩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中医“筋束骨”与“筋不束骨”对小儿股骨头坏死预后的影响,为小儿股骨头坏死后期髋关节功能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我院2000-2015年诊断为小儿股骨头坏死且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患儿的X片进行分析。将患儿分为观察组(臀中肌萎缩组)与对照组(臀中肌无萎缩组)。以改良Stulb
学位
目的:  本研究对比三种方案:子午流注开穴法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和中药、子午流注开穴法联合口服中药、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和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效果,从VAS评分、PSQI积分和SAS评分来评价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和焦虑程度,初步探讨子午流注开穴法对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优势,为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方法:  在本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火针及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客观评价火针和红蓝光在治疗寻常型痤疮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方法:  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的符合寻常型痤疮诊断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火针疗法,对照组予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疗法。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的第4、8周对面部皮损进行
目的:  通过观察适形皮肤移植术联合肛裂切除术治疗血热肠燥型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旨在探求一种既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又保护肛门功能的手术方式。  方法:  收集78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血热肠燥型Ⅲ期肛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行适形皮肤移植术+肛裂切除术)和对照组(行内括约肌侧切术+肛裂切除术),每组各39例患者。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