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炎药物杨梅素衍生物M10-Na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x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杨梅素具有消炎、杀菌等多种生物活性,但由于其水溶性差,在体内难以吸收等因素难以成药,因此对其进行了结构修饰。M10-Na作为杨梅素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溃疡性结肠炎药理活性。在用于治疗氧化偶氮甲烷/硫酸葡聚糖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中,其药理活性显著优于杨梅素和美沙拉嗪。本文主要对M10-Na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该化合物的成药性、给药途径及药效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M10-H和M10-Na在Wistar大鼠血浆、组织等生物基质中的定量检测方法,同时验证了方法的选择性、定量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稳定性和回收率。并将该方法应用于Wistar大鼠M10-H和M10-Na的药代动力学、外翻肠囊实验以及组织分布的研究。通过外翻肠囊实验探究M10-H和M10-Na在小肠的吸收特征。制备了M10-Na大鼠直肠栓,并成功的复制了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灌肠三硝基苯磺酸/50%乙醇溶液造模,出现便血、腹泻等症状),比较了健康大鼠和模型大鼠之间经过灌胃给药或直肠给药M10-Na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1.建立了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经完整的方法学验证,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指导原则的要求,可以用于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2.大鼠灌胃给药相同剂量(100 mg·kg-1)的M10-H、M10-Na和杨梅素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last)分别为93±30 h·ng·m L-1、156±147 h·ng·m L-1和132±91 h·ng·m L-1,M10-Na在体内较快吸收和代谢。大鼠灌胃给药三个不同剂量(低剂量:30 mg·kg-1、中剂量:100 mg·kg-1、高剂量:300 mg·kg-1)的M10-N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last)分别为91±79 h·ng·m L-1、156±147 h·ng·m L-1和752±709 h·ng·m L-1,AUClast比例为1.0:1.7:8.3,推测在给药剂量范围内M10-Na在大鼠体内的变化过程可能为线性药代动力学,同时提示动物间个体差异较大。3.大鼠分别尾静脉给药相同剂量(0.5 mg·kg-1)的M10-H、M10-Na和杨梅素,M10-H、M10-Na和杨梅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last)分别为394±63 h·ng·m L-1、276±52 h·ng·m L-1和375±133 h·ng·m L-1。灌胃给药相同剂量(100mg·kg-1)的M10-H、M10-Na和杨梅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0.12%±0.04%、0.28%±0.27%和0.18%±0.12%,即灌胃给药M10-H和杨梅素相对于M10-Na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比值分别为43%±14%和64%±43%。其中M10-Na的生物利用度最高,是M10-H和杨梅素2倍左右。4.采用外翻肠囊法进行M10-H、M10-Na在大鼠不同小肠段吸收特征的研究发现,M10-H或M10-Na在小肠的吸收无肠道特性(即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之间对受试化合物的吸收量无明显差异)。在肠外液浓度为0.1 mg·m L-1时M10-H和M10-Na均为线性吸收。M10-H的平均小肠累积吸收量仅有M10-Na的43%±18%,与整体动物实验中M10-H和M10-Na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比值(43%±14%)的结果一致。5.Wistar大鼠灌胃100 mg·kg-1M10-Na后,于0.25 h、1 h、2 h处死动物,取各组织器官进行处理得到匀浆液,用UPLC-MS/MS法测定各组织药物浓度。经检测发现,由于灌胃给药,所以在不同给药时间点处受试化合物仍主要富集在胃肠道组织中,小肠内容物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大肠内容物中的浓度推测M10-Na吸收较快,也可能在肠道发生代谢。2 h时肝脏组织的M10-Na高浓度提示受试化合物可能经肝脏代谢。6.为了评价大鼠通过直肠给药的吸收特征,以及比较大鼠在生理和病理两种不同状况下给药M10-Na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建立了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评价大鼠在两种状态下(健康和患有结肠炎)灌胃给药或直肠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给药剂量均为100 mg·kg-1时,M10-Na在健康大鼠-灌胃给药组、健康大鼠-直肠给药组、模型大鼠-直肠给药组及模型大鼠-灌胃给药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last)分别为156±147 h·ng·m L-1、4174±2357 h·ng·m L-1、2167±806h·ng·m L-1和150±119 h·ng·m L-1。健康大鼠-灌胃给药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28%±0.26%,而健康大鼠-直肠给药组绝对生物利用度达到7.56%±4.27%,相比于灌胃组的生物利用度有提高了约27倍。模型大鼠-灌胃给药组与健康大鼠-灌胃给药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几乎无差异,推测灌胃给药M10-Na主要经胃、小肠吸收,而结肠炎大鼠主要病理部位在远端结肠,故对受试化合物经灌胃给药后的吸收无明显影响。模型大鼠-直肠给药组与健康大鼠-直肠给药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2%±19%,推测是由于结肠炎模型组大鼠结肠出现溃疡糜烂,所以直肠给药时,模型组大鼠的吸收比健康大鼠有一定减少造成的M10-Na在模型大鼠-直肠给药组体内的暴露量相对于健康大鼠-灌胃组减少近一半,但依然远高于模型大鼠-灌胃给药组。结论:建立了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M10-H、M10-Na在10~2000 ng·m L-1范围内线性良好;杨梅素在5~1000 ng·m L-1范围内线性良好。灌胃给药M10-Na是灌胃给药杨梅素和M10-H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两倍左右,经外翻肠囊实验比较M10-H和M10-Na在小肠吸收特征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M10-Na在小肠部位的吸收显著高于M10-H。经灌胃给药M10-Na的组织分布研究结果提示M10-Na在灌胃0.25 h、1 h和2 h后仍主要富集在胃肠道部分,且推测主要经肝、肠代谢,经肾脏和膀胱排泄。虽然经灌胃给药M10-Na的生物利用度相对于杨梅素和M10-H有一定提高,但经灌胃给药后该化合物绝对生物利用度依然很低,仅有0.28%±0.26%。而通过直肠给药方式则大大提高M10-Na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推测可能是由于直肠给药的方式有效的避免了首过效应,导致生物利用度大幅度提高。因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直肠部分及靠近直肠的远端结肠处,所以该实验结果表明,与口服给药途径相比,直肠给药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给药途径。该结果为M10-Na给药途径的改良、临床应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来看,直肠给药途径显著优于口服给药途径,至于药效学结果是否与该结果一致,还需进一步药效学实验去探究。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基于“在下为肾,在上为脑”理论探讨防己地黄汤治疗肾阴亏虚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在西医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观察组加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和防己地黄汤,疗程均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我国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丹参根腐病是丹参种植过程中逐年加重的病害。本研究以河南省丹参主要栽培区丹参根腐病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调查掌握根腐病田间发病症状及发病率;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分离并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鉴定确定致病菌;研究了温度、光照、p H及碳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平板对峙及室内
【目的】心肌纤维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改变,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介质。已证实参附益心颗粒(SF)能降低Ang II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半乳糖凝集素3 m RNA表达。本课题探讨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肌纤维化半乳糖凝集素3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建立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模型。开
目的: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谷氨酸摄取和释放的角度,探讨金荞麦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保护作用,为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应用奠定药理基础。方法: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将2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脑心通胶囊组(NXT,0.8 g·kg-1)、金荞麦总黄酮高(JQM HD,0.1 g·kg-1)、中(J
目的:通过收集并整理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临床资料,第一步:分析探讨非肥胖型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第二步:比较达英和中药联合达英在治疗气滞痰瘀型非肥胖型PCOS患者疗效中的差异,探讨消囊调经汤的干预作用,为临床应用降气化痰法治疗非肥胖型PCO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通过对非肥胖型PCO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其临床表现及舌脉等,归纳总结该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其次,
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VaHSIL)病例特点和数据分析研究,探讨子宫颈切除不同术式术后出现VaHSIL的临床特点,探讨VaHSIL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同时探讨VaHSIL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研究及辅助治疗VaHSIL提供更多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资料。研究方法:(1)VaHSIL组收集子宫颈切除术后体检或随访结果出现HPV 阳性、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测异常和经阴道镜活检发现V
根据十四五规划对数字经济的布局,中国制造业企业应该把握好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前进动力。随着数字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企业的生产中,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创新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变革,数字化价值网络的构建使企业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拥有强大力量和丰富资源的整体,各主体之间进行共创共享、优势互补,不仅给大企业带来了创新的动力和资源,也为很多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的影像学标志物如腔隙性脑梗死(LI)、脑微出血(CMBs)、扩大的周围间隙(EPVS)、脑白质高信号(WMH)、脑萎缩等表现及认知情况的差异,探讨各中医证型与上述项目的相关性,为中医规范化、客观化诊治脑小血管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62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基于患者的临床症候表现,根据中医理论将其辨
目的:观察腰腹联合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并探析其理论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的6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屈髋屈膝顿压法配合基础疗法(中药薰药治疗+腰椎三屈位牵引);观察组采用腰腹联合手法配合基础疗法(中药薰药治疗+腰椎三屈位牵引),手法治疗1次/2d,14d为一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JOA评分、NR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