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裁理念下小额诉讼制度完善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经在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小额诉讼制度,在实践中也在积极扩展速裁程序的运用,最高人民法院对于繁简分流这项工作一直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在2020年1月发布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中,针对完善小额诉讼,提高小额诉讼的普遍适用给出了更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改革实验试点方案;2022年《民事诉讼法》在修改中也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完善,这也在实际上有利于小额诉讼程序今后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小额诉讼程序不仅有利于民事诉讼整体理论的完善,也能为司法实践提供新的指导。本文中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研究,是从近年来速裁程序在实践上的广泛运用着手,速裁程序的迅猛发展标志着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效率价值地位的快速提升。同时,小额诉讼程序的主要价值取向也体现为效率优先,那么,在速裁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完善小额诉讼程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在梳理速裁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二者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明确二者的价值取向以及定位。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地位的程序,速裁程序在我国如今的定位还不是特别明确,从速裁程序的价值基础和其他国家速裁程序的演变来看,速裁往往是一种理念和思想的体现。在剖析当前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表现和开展现状时,着重关注近年来立法和实践中对于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和改造,重点包括增加标的额数量,以及拓宽小额诉讼程序的范围等。通过对于试点法院的分析,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将问题进行剖析,矛盾的关键主要存在于程序的简化与适用标的额提升之间,体现为当事人的权利保障不够完善。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引用速裁中的一些理念,速裁理念的本质是运用简化的程序使得纠纷能够快速、低成本地解决。其中最符合其本质的是略式程序,略式程序的主要特点是在诉讼中,将实质的审理阶段略去,基本上利用形式审查的程序来迅速做出判决,符合小额诉讼以效率为基础的程序特点,但在将略式程序运用到小额诉讼中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平衡简化程序与保障权利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小额诉讼程序的设置更加完善,可利用性更高。
其他文献
我国当前的逾期举证制度经历了从一开始的“可以随时提出”到后来的“必须适时提出”,再到如今的“须适时提出但附有除外情形”的多次修正。《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逾期举证行为根据具体情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处理后果,逾期证据不再一定会适用证据失权这一最为严厉的后果,而是由法官结合案情综合考虑当事人的逾期理由及该证据的重要性等多重因素进行不同的处理。本文通过随机抽取适用一审程序审理法院的案件样本200例、对
学位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往来或交易关系,票据是对这些经济往来或交易中形成的款项支付结算的工具之一。票据的转让方式分为背书转让和支付转让,背书是通过在票据上记载有关事项、被背书人的名称以及背书人的签章等信息完成转让。通常情况下,持票人应当在票据到期日之前向付款人做出付款的请求,在付款人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后,持票人应当立即行使追索权。在票据到期后仍然背书转让为特殊的情形,即期后背书。本
学位
报纸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经济新的动力和增长点的问题,文化资本这一要素,经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化资本可以从多个方面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大多集中在理论分析上,并且研究多基于学者自身的研究方向,对文化资本的认识比较狭隘,关于文化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成果较少,本文着重厘清文化资本内涵,探索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及机制,
学位
现如今,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度逐渐加快。全球知名指数供应商陆续将中国债券市场纳入指数系列,“债券通”顺利运转,我国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由此我国的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入新纪元。债券市场对外进程的推进,不仅利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有利于构建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中心的建立。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期刊
磷化铟(InP)单晶衬底材料具备禁带宽度大、电子迁移率高、抗辐射能力强、导热性好、光电转换效率高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射频器件、光模块、激光器、探测器、传感器以及太阳能电池等器件,在5G通信、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航天、卫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之中美贸易争端加剧,最近几年,磷化铟单晶衬底材料在国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将结合近年来InP单晶材
会议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4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138.2万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随着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攀升,基础设施建设及交易制度日趋完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有助于满足境内外发行人及投资者日益增长的投融资需求,提升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
期刊
报纸
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融资端在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熊猫债融资规模逐年上升,银行间市场正成为国际机构融资的重要市场;投资端在多项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境外机构投资者加速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资产配置。跨境投融资为银行间市场带来境内外理念的互融互通。未来应着重提升银行间市场的一级定价公允性与二级市场流动性。通过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正>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法律框架与政策举措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亦在不断提升。多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在不断探索中持续前进,相继建立了交易所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基础制度框架。站在新的起点,贯彻“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原则,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成为开放的重点。本文从梳理政策演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