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建立大鼠门脉高压性胃病模型,观察白芨三七混剂对门脉高压性胃病大鼠模型胃黏膜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变化,探讨白芨三七混剂在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以及促进胃黏膜愈合的作用机制,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中医治疗进一步提供客观的理论论据。
2、临床观察白芨三七混剂对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影响,客观评价其疗效,初步分析其疗效程度与胃黏膜中EGFR的联系,为该药物在临床中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及促进胃粘膜愈合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第一部分、实验研究
健康SD大鼠4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B,C,D四组,A组(n=10):对照组;B组(n=10):模型对照组;C组(n=10):白芨三七混剂治疗实验组;D组(n=10):云南白药治疗实验组。其中B、C、D三组均采用一期门静脉缩窄+左肾上腺静脉结扎法复制大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模型;A组即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造模2周后随机自A、B两组各选取1只大鼠处死后,取肝组织及胃黏膜组织行HE染色,按实验动物肝纤维化组织学Ⅵ级标准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判,镜下观察肝纤维形成,大鼠胃黏膜及黏膜下血管明显增生扩张,示模型制备成功。C组每日白芨三七混剂灌胃2次,D组每日云南白药灌胃2次,连用14天后,将全部实验大鼠处死,取胃黏膜标本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ELISA(酶联免疫法)化学检测,并将各组的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64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输血补液前提下,静点垂体后叶素0.2u/min;奥曲肽(八肽)50ug/5min,首剂250ug,5min后以50ug/h持续静脉泵入,同时胃管内注入白芨三七混剂,对照组只做相同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止血疗效。而后治疗组病人继续口服白芨三七混剂,1个疗程(30天)后复查胃镜,观察患者胃黏膜的改善情况。
结果:
第一部分、实验研究
白芨三七混剂与云南白药都可以升高门脉高压性胃病大鼠胃黏膜中EGFR的表达(与B组比较,P<0.05);白芨三七混剂与云南白药在升高EGF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B组胃黏膜中EGFR的表达比A组明显高。(P<0.01)。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个疗程后复查胃镜显示治疗组患者胃粘膜有所改善,在剩余32例中,显效14例(43.74%),有效15例(46.86%),无效3例(9.4%),总有效率90.6%。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动物实验研究白芨三七混剂可明显升高门脉高压性胃病大鼠胃黏膜中EGFR的表达;临床观察白芨三七混剂对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远期观察,该方药还可明显改善患者胃粘膜,可能与其升高胃粘膜中EGFR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