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jhu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王廷相伦理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王廷相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方法论基础。笔者认为王廷相受到商业文化的熏染,经历了仕宦生涯的历练,而明王朝面临的政治、军事危机以及理学、心学发展中显现出的种种问题,让王廷相产生了深切的忧虑,这一切促使王廷相在本体论上继承张载的气学,在伦理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展现出面向现实的特征。而在方法上,王廷相提倡怀疑精神,追求“自得”之学,同时他还将经验主义认识方法运用于对自然科学,哲学与伦理学的考察中。第二章介绍王廷相的性之诸说。王廷相一方面坚持气本论的基本观点,以气释性,对朱子的二元性论提出了批评,另一方面又综合生之谓性与性即理的思想以生之理释性。生之谓性使得被理学割裂的性与生联系起来,而以生之理释性又超越了生之谓性,将性与道德联系起来。在人性善恶问题上,王廷相有以气之善恶解释性之善恶的倾向,不过其对性的考察实质上基于“以情观性”,在对性的具体考察的基础上,他强调“名教”的作用,他认为“无生则性不见,无名教则善恶无准”,主张不以天性论性之善恶,而以后天的习性论性之善恶。从这些观点出发,他对性善论提出了批评。王廷相还继承孔子的思想,主张“习与性成”,他在传统的重习的思想上还特别强调后天实践的作用。通过对王廷相人性思想的讨论不难看出,其不同于告子的生之谓性,也不同于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他的人性思想既是对孔子性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源于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第三章介绍王廷相的心之诸说。在心、性、情三者关系问题上,王廷相继承张载、朱熹的“心统性情”说,进一步提出心、性、情一贯的观点。在王廷相看来,心具有知觉功能(智性),认知是思与见闻之会的产物。心还包括人心与道心,道心是仁、义、礼、智等道德情感,人心则是人的感性欲望。王廷相认为在道德的形成中,由于涉及到对名教的认知,智性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道德情感对于德性养成也有重要作用,首先其是“名教”确立的依据,其次,其关系到德性的圆满。第四章介绍王廷相的道德修养论与道德实践论。在道德修养问题上,王廷相主张寡欲与主敬,这无疑源于对程朱理学修养论的继承与发展。针对周敦颐的“主静”说王廷相还提出“动静交养”说,其动静交养的实质是要求人们将静时的存养与动时的审察结合起来,做到目的与行为都合乎道德。在知行关系上,王廷相继承与改造朱子的知行观,提倡“知行兼举”,主张将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将道德实践作为贯通讲论之知与练事之知的纽带。第五章则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王廷相思想做出简要的评价,王廷相思想源于其推尊孔子,和会诸家,他对圣学守护极严,且在习性论,知行观等方面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思想,但其思想也存在不重视道德形上学的不足。
其他文献
在现代工业中,金属作为主要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船舶、车辆运输、机械制造等许多工程领域。金属材料构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裂纹,裂纹的扩展导致结构件还远没有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就发生断裂破坏,从而给实际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利用电磁场的热效应原理对带有裂纹的金属构件进行裂纹止裂,是延长其工作寿命、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一种新颖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关于电磁热裂纹止裂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技术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运用热电材料制备的热电转换器件能够使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能够将各种剩余的和浪费的热量如工业余热、汽车排放的尾气热量等转换成有用的干净的电能。因此,热电转换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能源危机和缓解空气污染的方案。目前,如何提高热电材料的转换效率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转换效率受电导率、塞贝克系数、热导率等多种
本文旨在研究中层顶金属层的行为特征和变化规律背后蕴藏的物理机制,重点研究了中层顶金属物质的源——流星消融——对金属层的潜在影响。并尝试解释了目前金属层中一些尚无定论或尚存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武汉(30°N)在过去几年内的长期Na和Fe激光雷达测量,我们展示了高高度偶发金属原子层的季节/周年变化特征。我们发现出现在105 km以上的高高度偶发Na层和偶发Fe层几乎只出现在夏季。从
目的: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研究显示,宿主因子影响血吸虫的生长发育。本文研究宿主因子作用下呈差异表达的日本血吸虫腺苷酸激酶1(SjAK1)的基因功能。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表达SjAK1基因,检测重组SjAK1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及机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SjAK1进行组织学定位,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鉴定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虫
植物有性生殖是关系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生命过程。植物有性生殖发育分子基础的研究对于揭示果实、种子的形成,大小,数量,及生长方向等重要的农业性状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在有性生殖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其影响拟南芥的花柱特化及果实发育,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blast序列比对,该基因序列只存在于被子植物基因组中,在拟南芥,水稻,葡萄,玉米,毛果杨,高粱中有
稀磁半导体材料(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DMS)由于同时兼具载流子的自旋和电荷自由度,使其可用于制备磁、电集于一体的半导体器件。替代传统的半导体器件后将提高半导体数据处理、非易失性、降低能耗等方面的性能。室温铁磁半导体的制备是目前半导体自旋电子学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并为实现替代传统半导体器件提供了现实基础。但这些材料中磁性的来源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尤其是
强关联电子体系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强关联模型可以精确解出,所以需要数值方法的辅助来帮助理解各种系统中电子相互作用的效应.密度矩阵重整化群是研究低维强关联系统的准确和有效的数值方法.为了理解纳米尺度的非均匀性对强关联系统造成的影响,我们研究了一维半满的Hubbard超晶格的物理性质.Hubbard超晶格的原胞是由LU个排斥格点(排斥相互作用U>0和轨道能量ε≠0)和L0个自由
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杆、板和壳等结构元件处于电磁场环境中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这种电磁场与力学场相互耦合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非线性特性。这种非线性特性表现出来的力学行为比较复杂,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由此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以往,对磁弹性屈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软铁磁性薄板屈曲理论模型的建立及修正;以Tokamak核聚变反应堆环向磁场载流线圈为代表的对载流线圈及载流杆件的稳定性
新疆地区幅员辽阔,并拥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地区,土壤贫瘠。然而近年来,本实验室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然而,目前对该地区微生物的生存策略却知之甚少。本研究选取锰离子氧化和多环芳烃降解的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在沙漠环境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获得有理论与应用研究价值的微生物资源,同时对部分其他分离菌株进行了多相分类学研究。首先对参与锰离子氧化过程的细菌进行了研究。这
纳米孔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结构特点,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纳米孔传感器及基因测序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应的纳米孔技术也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可控地制备以及有效地调控纳米孔的结构,是基于纳米孔的设备集成的最基本的前提,对相关器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借助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技术,本论文主要对制备的镁(Mg)纳米孔进行了结构的表征、电子束辐照下的愈合机制的探索、与孔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