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功能材料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的日渐严峻,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受重视。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将承担极其重要的角色。相比于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存在明显优势,但是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还较低。如何从本质上解决有机半导体光电转换效率低的问题,是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关键。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主要可从两个思路出发:(1)对功能材料进行物理掺杂或者化学修饰,改善给体材料、受体材料对太阳光的波长吸收范围,增加载流子的迁移率;(2)优化电池活性介质层的厚度,优化给体-受体界面处的电子过程,促进激子解离的同时需要抑制电子-空穴复合等其他竞争行为。选择单线态激子裂分材料是思路1的具体体现,材料吸收一个光子最终产生两个能量较低的激子,生成两个电子空穴对,这在理论上可以使太阳光转化效率加倍。然而实际器件中很难达到理论预期的效率翻倍,因为影响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有短路电流JSC,。,开路电压VOC,填充因子FF,光电转化效率PCE和外量子效率EQE等多个参数。给受体界面处的电荷分离过程是光电转换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决定光伏器件效率的关键,也是思路2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这两个思路出发,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与含时波包扩散方法(TDWPD),从理论的角度对新近合成的单线态激子裂分材料噻吩醌衍生物的几何和电子结构、载流子输运性质等进行了模拟计算,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去认识材料的光电特征与分子聚集结构的关系,解释实验现象,寻找规律启迪设计新的功能材料;我们将一系列噻吩醌衍生物与传统富勒烯受体和热门的非富勒烯受体组成异质界面,对界面处的电子过程进行分析,解释了使用激子裂分材料的器件转化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并对效率改进提出可行性建议。本篇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以及单线态激子裂分现象的原理、发生条件,介绍了它们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思路。第二章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Frenkel激子模型和包含声子、电声作用的混和激子模型,给出了激子模型哈密顿量中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第三章介绍了含时波包扩散方法与计算激子解离和电子空穴复合速率的经典Marcus模型与全量子力学模型。第四章介绍了结合电子结构理论与含时波包扩散方法对噻吩醌衍生物材料的载流子性质和激子裂分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解释了材料功能与结构间的联系。第五章介绍了给受体界面处的激子解离和电子-空穴复合过程,采用经典Marcus模型和全量子力学模型从理论层面给出激子裂分现象在器件中不能达到理论预期效率的原因。第六章简要总结了本论文内容,并给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正> 据外贸部门消息:蘑菇已成为我国罐头工业出口创汇重点发展的拳头产品之一。去年,我国蘑菇罐头出口首次突破十万吨大关,创汇额占全国各类出口罐头换汇额的百分之四十六;
期刊
本文总结、归纳了积分区域的对称性(包括轮换对称性)和被积函数的奇偶性在积分计算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并通过例题演示了这些对称性的结论在计算积分时可以大大简化积分计算,提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三农报道逐渐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是,部分媒体的三农报道出现了"不专业""不真实"以及"不贴近农村实际"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基本的
高效聚合反应的建立可以极大地促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对于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叠氮-炔点击聚合(AACP)已经成为制备具有各种拓扑结构的功能聚合物
在天然气产业链中,管网运输系统作为中间环节将上游开采和下游消费市场连接为一个整体,天然气在管网中的具体分配与各参与方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使得管网系统的天然气流量配
新课程设计对语文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不确定性、未竟性等课程设计原则应该且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以《青蛙与蛇》为例具体阐释这些新课程设计原则。 The new curric
现代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类对自身传统到现代变迁的历史性认识,城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集中爆发地与现代性最具显示度的领域,以资本为中介形成了城市现代性,其表现出
上转换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稀土发光材料,可以通过多光子机制将低频光转换为高频光。这一反Stokes发光特性使其在固体激光器、三维立体显示、太阳能电池以及激光防伪等方面都
70年代由黎英海根据古曲改编而来的现代钢琴曲《夕阳箫鼓》,利用西方乐器与东方古典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的独特民族韵味深受广大音乐人喜爱,是中国经典钢琴作品之一。充分理解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久坐久躺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老年龄人高发的疾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