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D-L1及IL-10的表达与喉鳞癌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在肿瘤局部微环境中表达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观察组)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PD-L1及IL-10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非参数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结果:1. 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56.67%)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喉旁正常组织(1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NM)分期、T分期、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分区、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2. 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63.33%)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0.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0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TNM)分期、T分类、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肿瘤分区、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3.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5)。 结论:1. PD-L1与IL-10的高表达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相关,参与了肿瘤的发展及转移。2.免疫卡控点的调控和抑制性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PD-L1与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协同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免疫逃逸。3.联合检测PD-L1与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喉鳞癌的临床评估有一定价值;对于喉鳞癌的免疫治疗,抑制它们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可能成为控制喉鳞状细胞癌恶性发展、转移及复发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