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探索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增殖以及水华形成机理为目的,采用室内实验、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着重研究了部分理化因子、金属铁铜和微量元素硒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藻体对元素的吸收富集情况。
参照AGP试验的方法,研究了pH和盐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佳pH为8.5,最适盐度为BG11培养液盐度,高pH值(pH≥11)和高盐度(≥8)均会抑制藻体的生长。藻体的生长也会改变周围环境的pH;将BG11培养液中各组分浓度减半,可以促进藻细胞的生长,但是藻细胞的个体变小。
金属元素铁、铜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佳铁离子浓度为3.2×10-5mol/L,即BG11培养液中铁离子的浓度;最佳铜离子浓度为3.2×10-7mol/L,建议将BG11培养液中铜离子的浓度修改为3.2×10-7mol/L。铜绿微囊藻对金属铁、铜均有一定的吸收富集作用,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24h内。当铁、铜浓度较高时,藻体生长受到抑制,对金属的富集作用一般,并且富集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微量元素硒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作用。实验发现,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佳Na2SeO3浓度为1~10mg/L,Na2SeO3浓度大于50mg/L时,对铜绿微囊藻表现出毒性作用而完全抑制其生长。铜绿微囊藻对硒的耐受性受到硒添加方式的影响,分次等量加硒能够提高藻体对Na2SeO3的耐受性。铜绿微囊藻对元素硒的富集能力较差,初步猜测死体藻细胞对硒的富集能力强于活藻体。从藻体中可分离检测出MC-LR,MC-RR,MC-LW,MC-LF等藻毒素,但是硒对该藻种产毒特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太湖湖滨带的调查发现:温度、水深、pH和DO等水质因子是影响太湖湖滨带藻类生长和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梅梁湾(重富营养化)、贡湖(中度富营养化)着生生物、底栖动物的差异体现了两者不同的营养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