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抽动症(TD)患儿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家长自评症状量表的评估,探讨患儿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家长的心理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抽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及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分别对68例抽动患儿及62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选取的所有抽动患儿(68例)及对照组儿童(62例)的日常监护人(共130例)分别进行评定,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结果:①抽动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SQOF)在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焦虑体验、躯体情感、认知成份、情绪成份方面较对照组儿童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严重程度(轻中重)抽动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在焦虑体验、认知成份、情绪成份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患儿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低于轻度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年龄组抽动患儿(<10岁)的主观生活质量在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情绪成分方面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抽动患儿(≥10岁)的主观生活质量在家庭生活、自我认识、焦虑体验、躯体情感、认知成分、情绪成分方面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文化程度较低父母的患儿,其主观生活质量在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焦虑体验、认知成分方面明显低于文化程度较高父母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抽动患儿的家长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敌对、恐怖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家长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抽动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与患儿抽动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患儿父母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抽动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与患儿抽动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方面与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①抽动患儿主观生活质量较正常儿童降低,且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其父母的文化程度呈部分正相关。②低年龄患儿主观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同伴关系为主,高年龄患儿则以家庭生活和认知、情绪成分为主。③抽动患儿的家长具有较多的心理问题,且其程度与患儿抽动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方面分别与患儿的同伴交往、焦虑体验呈正相关。④对于抽动的治疗,除药物外,还应更加注重心理治疗及对家长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