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与文化素质,拥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但同时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困扰与压力。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情感和就业等现实问题容易造成其心理负担过重,所以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使他们避免、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发展现状,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目的:对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解与客观评价,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充足依据,并探讨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与建议,从而降低大学生群体心理疾病的发生率。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两个年级文、理科大学生共1499名,采用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和SCL-90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以团体施测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x2检验等。研究结果:某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约为19%。男生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城市高于农村;家庭氛围不和谐者明显高于家庭氛围和谐者;家庭经济困难者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者;理科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高于文科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在有无宗教信仰、是否经常上网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L-90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各项因子分除躯体化因子外,其它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中,强迫症状的发生率最高(45.40%),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2.94%)、抑郁(2.74%)、敌对性(2.54%)、偏执(1.73%)。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SCL-90因子平均分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氛围、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关系(P<0.05),且这些均为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建议: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较高,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取新的思路,重视早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系统建设,有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并积极倡导大学生主体自我教育,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和制度建设,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支撑平台,才能最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