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国际范围内的资本流动风起云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面对国内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我国的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的放眼国际市场,实现自身的战略转型和发展。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制造业的进入国际市场扩张的不同模式对其内部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以提高制造业企业抵御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选取我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11—2015年间对外直接投资的366个样本数据,研究对外直接投资(FDI)的不同进入模式对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影响。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选取三类变量:制度距离、行业竞争强度、企业冗余资源,研究其对FDI与企业产品多元化关系的调节作用,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供更全面的思路。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外直接投资(FDI)的不同进入模式,对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影响不同。相比绿地投资,跨国并购更能促进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发展;(2)非正式制度距离对FDI与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即我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越大,企业跨国并购对企业产品多元化的促进作用越弱;(3)企业冗余资源对FDI与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企业自身的冗余资源越多,采用跨国并购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对企业产品多元化的促进作用越强;(4)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竞争强度对FDI与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这一结果的出现,可能和本文变量指标的选取方式以及制造业行业自身的性质有关。结合实证的研究结果,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角度,给出了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FDI的不同进入模式更好的实现多元化,提升企业抵抗风险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