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多种因素可导致心肌损伤,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致心肌缺血性损伤,体外循环下开心直视手术、心脏移植、冠脉搭桥术等均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血液生化指标在评价心肌损伤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组织特异性;出现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检测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本研究旨在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整体动物模型,血清免疫学方法等寻找新的心肌损伤预警分子,以期促进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并对各种心肌保护措施、治疗药物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首先从NCBI中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筛选合适的广谱组织表达数据库,选择不同的统计学/表达参数标准,筛选出心肌中表达较高,特异性较强的基因群;将不同数据库所得的基因群进行比对,锁定在不同数据库均出现的基因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通过筛选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DS1096, GDS596,获得16个在心肌中特异高表达的基因。通过分析其蛋白表达特异性及血清免疫学方法的可行性,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线粒体乌头酸酶2(ACO2),S100钙结合蛋白Al (S100A1),凝血酶受体CD36共四个蛋白分子作为待选的心肌损伤预警分子。然后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行大鼠冠脉前降支结扎缺血30min,于再灌注2h、4h、6h、24h取颈外静脉血,选用待选分子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缺血-再灌损伤大鼠血清中这四个蛋白水平。同时收集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对部分蛋白的血清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ACE2, ACO2两个分子的蛋白水平在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4h,6h,24h时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与手术前相比p<0.01),假手术组未见明显改变;凝血酶受体CD36分子在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4h时出现升高,24h时升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CD36水平升高,与正常人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为心肌损伤的评价开辟了新的领域。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线粒体乌头酸酶2 (ACO2), S100钙结合蛋白Al (S100A1),凝血酶受体CD36等是否可作为心肌损伤的新的诊断标志物,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