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电容器锰基负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锰基材料作为混合电容器的负极因其储量丰富、理论比容量高、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锰基化合物的“价态转换”反应机制,致使其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存在体积膨胀明显,团聚现象严重等问题,而且锰基材料自身也存在导电性差以及首次循环库伦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以解决锰基负极材料倍率性能差,容量衰减快,首次库伦效率低等问题为主要目的,采用多种手段:包括碳材料包覆、双金属协同、构建三维结构、晶态非晶态相结合等方式提高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同时运用碱金属刻蚀及原位杂原子掺杂等方式提高正极材料的容量,使正、负极容量相匹配,提高全电池器件的整体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球状Mn3O4复合石墨烯负极材料,该材料可提供良好的循环稳定性(1 A g-1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仍有394.7 m Ah g-1)以及倍率性能(10 A g-1大电流密度下,仍有172.2 m Ah g-1)。用两步法制备出聚苯胺活性碳正极材料,与商业活性炭相比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1641.9 m~2g-1),其在大电流下具有更高的容量及导电率。将制备的正、负极组装成锂离子混合电容器,最高能量密度为97.2 Wh kg-1以及功率密度6250 W kg-1,长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良好。针对锰基材料体积膨胀明显、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钒-锰双金属复合的方式构造脱嵌型与转换型相结合的Mn2V2O7负极材料,弥补了单一脱嵌型材料容量低,转换型材料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利用低温水热法对Mn2V2O7材料进行石墨烯包覆,提高Mn2V2O7颗粒的分散性以及材料的导电性,其中Mn2V2O7-G在1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容量仍有660 m Ah g-1。采用水热预处理与高温烧结的方式制备出比表面积更大的汉麻杆生物质衍生活性炭(2040.8 m~2g-1),将其组装成碳-碳对称电容器以及Mn2V2O7-G//汉麻杆衍生活性碳非对称电容器,均获得了较高的功率密度(15 k W kg-1)与能量密度(148.1 Wh kg-1),以及15000次循环后容量仍可以保持在90%左右。二维石墨烯材料复合可以有效防止负极材料体积膨胀,提高材料整体导电性,但是在循环过程中石墨烯的层状结构同样会坍塌,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针对此问题,将聚苯胺碳纳米管引入石墨烯中,构建的三维结构,扩展了石墨烯之间的导电网络,有效支撑循环后破碎的石墨烯结构,为更高容量的Zn Mn2O4的体积膨胀提供了有效的空间,相比于单一复合石墨烯,提高了负极容量以及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针对目前锂源匮乏的问题,将锰基材料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新型钾离子电容器,将晶态Mn Co2O4.5和非晶态Mn Co2S4材料相结合并复合石墨烯,得到较好的钾离子电容器负极,容量为272.3 m Ah g-1(电流密度1.0 A g-1时),并且以秸秆碳作为正极,组装钾离子电容器(MCO@MCS@r GO//SAC),最高能量密度可达85.3 Wh kg-1以及并且在9000 W kg-1最高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仍有47.5 Wh kg-1。
其他文献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AI)的重要应用成果,激光雷达(Lidar)是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机械式Lidar,MEMS扫描式Lidar具有小型化、易集成等优点。但是,MEMS Lidar在应用中也显现了一些困难,如扫描角小、分辨率低、降雨环境的成像质量差、测距范围小等。MEMS阵列是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的选项之一,相对于单镜,MEMS阵列在控制光束、激光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效果更佳。因此
学位
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难题。利用可持续能源应对淡水资源不足这一挑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利用光热转换材料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用于海水蒸发以获得淡水展现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实际应用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已报道的光热材料往往成本高、合成复杂、蒸水性能不足,急需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光热转换材料;(2)尽管研制的光热蒸发器在去离子水中表现良好,实际应用到海
学位
未来电力系统将是以可再生能源电源为主力电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而风能和太阳能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能源形式。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新型电力系统特指以风电和光伏电源为主要可再生能源电源的电力系统。风电和光伏发电具有以随机性和间歇性为基本特征的不可控性。随着风电和光伏在电网中占比的逐渐增高,现代电网正在用越来越多的不可控电源平衡随机性负荷。新型电力系统将面临严峻的功率平衡问题。因
学位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SiC具有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导热系数和高饱和电子迁移速率等优良电子特性。与传统Si基芯片相比,SiC基芯片可以降低器件能量损失,缩小器件尺寸,还可以满足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对高温、高压和高频等恶劣条件的新要求。因此,SiC在5G通讯、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SiC较为苛刻的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要求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传统的化学机
学位
在微流控领域,颗粒分离技术在解决需要重要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提取有潜力的藻种细胞以解决能源危机、筛选尺寸确定的氧化石墨烯小球以开发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分离病变细胞以进行疾病诊断等。在实际情况中,样本的状态是复杂多样的,如目标藻类细胞与其它藻类细胞共同生存,并且容易发生粘连和聚集;氧化石墨烯小球尺寸多样,并且其它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灵活可靠的分离技术去解决上述的难题。在用于分离技术开发的
学位
海上仪器长期工作在海水中或是有盐分的潮湿环境中,其表面的防护层极易被锈蚀并有微生物附着,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甚至被损坏。因此海上仪器表面需定期清洗,传统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清洗,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激光清洗(Laser cleaning)是一种无污染、高效、高质量的先进清洗技术,特别适合用于海上仪器表面的清洗。但目前激光清洗通常采用红外激光,清洗主要依赖光热效应,如果表面注入的激光能量较大时,易使基体表面
学位
波浪荷载是影响海洋结构物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浮式结构物,波漂移力等波浪荷载会对浮式结构物的系泊系统产生破坏,进而影响其定位能力和安全性。传统防护思路是通过增加系泊系统的数量或结构强度以提高安全系数,但是该方法推高了装备制造成本,同时结构物依然处在复杂波浪环境的事实并没有改变。近年来,隐形技术被引入到波浪领域,为波浪中的结构物防护提供了新思路。该技术从波浪操控角度入手,通过彻底改善结构物所处
学位
金属材料一直是工程结构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高强度与高塑性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研究者们奋力追求的目标。金属发展的瓶颈在于较低的比强度以及强度和塑性的倒置关系。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改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为合金化。但该方法依赖于资源,且成分复杂,较难循环利用,不利于金属的可持续发展。晶体中的缺陷(如位错、空位、晶界等)有望代替合金元素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但晶体缺陷稳定性差,很难调控。通过近年来的研究,
学位
有机防热涂层由于其优异的加工性能和出色的防护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常用涂层基体耐热性差、高温结构转化效率低,使得涂层高温下易分解失效,且现有防热涂层性能单一,难以满足目前电子器件、先进装备等高精尖技术领域的热防护需求。聚硅氧烷由于硅氧主链键能高、烧蚀产物结构稳定,以其为基体制备的有机硅防热涂层可有效应对严苛的烧蚀环境。因此,设计可高温结构转化的聚硅氧烷,可大幅提高有机硅涂层的防热性能,拓展其
学位
多年来,对天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模拟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随着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利用化学分子或功能材料构筑具有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仿细胞组装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些组装体模型在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理解细胞机制和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单个仿细胞组装体的功能设计,而对组装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