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被认为是宇宙间最复杂的活动,而典籍翻译又更为复杂,它不仅涉及到不同语言间的互译,而且由于语言文化的历时变化,它还包含了同种语言间的古今互译。因此,语言变化尤其是文化负载词的历时性变化使典籍翻译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翻译的特点。典籍翻译实际上包含了两个过程,即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翻译及从现代汉语到英语的翻译。而在这两个过程中又蕴涵着两次视域的融合。视域融合是一个诠释学概念,是伽达默尔针对人类的各种理解提出的。他认为任何理解都是以理解者的前见为基础的,前见构成了理解者的特殊视域。由于时空变迁,文本的原初视域和读者的现在视域,必然存在着某种差距,这种时空差距是任何读者都无法消除的,理解出现的前提在于读者的现在视域与文本的历时视域的融合。蕴涵在典籍翻译中的两次视域融合分别是源文本的历时视域与译者的现在视域的融合以及译文的历史视域与译文读者的现在视域的融合。典籍的历时性变化使两个翻译过程及两次融合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第一个过程即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翻译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原文理解的过程。典籍的真实意义来源于原文创作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以及当时的言内语境。然而,由于典籍产生的年代久远,典籍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只能通过参考文本的所有历时视域并结合译者的现在视域获得。第二个过程即从现代汉语到英语的翻译也可以认为是翻译表达的过程。即使是现代汉语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文化词无法达到文化对等,更何况一些历时久远的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它们在现代汉语中都有可能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解释,因此使典籍英译过程更为复杂。同时由于典籍中一些文化词所负载的文化现象或文化内涵已经发生历时变化,给典籍的英译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在译文中体现这一历时变化,如何体现该文化词所负载的文化现象或文化内涵在当代中国的情况。第一章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文化,文化负载词,典籍等,同时对文化词进行了分类。第二章对以前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及综述,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分析了典籍英译包含的两个翻译过程并分析了其中蕴涵的两次视域融合。将诠释学理论的视域融合概念引入典籍英译的分析。第一个过程即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翻译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原文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源文本的历时视域与译者的现在视域的融合。第二个过程是从现代汉语到英语的翻译过程包含了译文的历史视域与译文读者的现在视域的融合。由于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历时变化,使这两个过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第四章在总结了现存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典籍中文化词的翻译策略的一点修改建议即在翻译中体现出文化词的历时变化,讨论了其必要性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