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非机动车流膨胀现象建模与仿真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hnfi77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流量机非混合流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流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交叉口内部没有明确的机非行驶空间划分,导致非机动车在通过交叉口时常常占用机动车通行空间,非机动车流具有显著的‘膨胀’特征。这种现象导致交叉口内部常常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不仅削减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理论研究针对膨胀现象的行为建模与仿真比较匮乏,大多没有详细描述膨胀现象,难以量化膨胀现象造成的影响。为了能够量化评价膨胀现象对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的影响,评估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以此指导优化交叉口交通设施,需要一种高精度的二维连续微观仿真模型再现这种现象。此外,为了满足自动驾驶技术仿真测试的需求,向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足量、可信的场景库,高精度的非机动车流仿真平台不可或缺。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交叉口非机动车膨胀现象,分析膨胀现象时空变化规律,解析膨胀现象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搭建环境感知-行为决策-动作执行三层行为框架模型,再现交叉口非机动车流的膨胀现象。最后,利用实证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列出了不同方案对模型进行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采集典型交叉口运行视频,提取轨迹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的方式,得到了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基本信息,提出了膨胀度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通过对膨胀现象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膨胀现象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空间分布上,膨胀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现出非机动车运行时存在膨胀-收缩的行为。电动车在空间范围分布更广且分散,自行车则较窄且密集。在时间分布上,非机动车流在绿灯放行初期有较明显的膨胀现象,随着排队车辆的消散,膨胀现象逐渐消失。在速度分布上,呈现高速车流靠外侧行驶,低速车流靠内侧行驶的趋势。最后,总结出了非机动车流启动的溢出行为以及超车行为是膨胀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运用环境感知-行为决策-动作执行三层结构的行为模型框架,用以描述非机动车流在交叉口内部的膨胀-收缩行为过程。其中,感知层包括对交叉口内部安全骑行空间和所在位置的感知、以及骑行者对周边环境及交互对象的感知,分别采用舒适空间模型和弹性边界模型实现;决策层提出了基于规则的非机动车超车、跟车等行为决策模型,以及基于决策树模型的非机动车收缩决策模型;执行层基于力学的思想及数学表达式,提出了驱动力、排斥力、超车力、返回力、跟驰力及边界力模型对应不同行为的行为执行模型。最后根据轨迹数据,利用遗传算法标定模型。
  (3)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平台搭建交叉口机非运行仿真平台,选取单个车辆行为特征,轨迹,通过时间,膨胀度空间分布等指标,对比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交叉口非机动车仿真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非机动车流膨胀特征,整体轨迹精度达到93.28%以上,膨胀度整体误差10%,通过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最后,通过改变模型的输入,分析道路、交通环境对交叉口安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的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道路交通运输是我国运输行业的主力,近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数一直居高不下,道路交通运输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我国目前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科学的分析研判。  本文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中,以上海市道路交通运输行业为对象,分析现状安全水平,辨识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基于“上海市交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数据,整理相关指标。结合省际客运行业与危化品
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线已经正式运营了13年,由于其高速的特点,其对磁浮设施的精度要求也较传统地铁高。本文对传统地铁监护方法进行了分析,借鉴了传统地铁监护方法和经验,在传统地铁监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针对于高速磁浮保护区的综合技术监护方法。同时将综合技术监护运用到上海地铁13号线盾构穿越磁浮工程项目中,重点阐述了综合技术监护的主要内容。对于由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理论,本文将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学位
随着大城市进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地铁客流快速攀升。高负荷的地铁网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列车延误,引发车站客流积滞,进而导致大客流事件。现状地铁车站的延误大客流引导措施存在以经验为依据、缺少与事件演化过程的关联、缺少对延误状态下乘客行为需求分析等问题,影响了引导服务效果。为了提升地铁车站客流引导效率与乘客满意度,本文开展了一种协同行车调整的地铁车站延误大客流引导对策研究。  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
学位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能源压力的增大,我国在大力推行新能源公交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应用,纯电动公交是新能源公交车辆的一种重要类型。城市公交的有序运行需要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车辆排班和驾驶员排班是公交运行计划编制的主要过程,将两者统一考虑可以节省成本,达到运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本文以纯电动公交运营线路为研究对象,就纯电动公交车辆和驾驶员排班组合优化问题开展研究。  首先,本文总结并深入剖析了国内外公交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不断涌现。交通拥堵不仅增加了出行的时间成本,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停车难不但导致巡泊车辆占用道路资源,而且使得违章停车现象增加,继而引发交通拥堵和事故。基于可变情报板(Variable Message Sign, VMS)的城市道路交通诱导系统通过提供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和周边停车资源使用状况等实时信息,帮助驾驶员避开交通拥堵,优化出行路径,减
学位
交通安全是政府和民生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的交通安全依旧严峻,据事故统计调查报告指出,驾驶员的因素在事故的构成要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驾驶员通过“感知-决策-操控”这一过程控制车辆的运行状态以实现自己的驾驶意图,因此驾驶员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决策者。而涉及人的因素的过程往往是复杂的,由于年龄、性别、性格以及驾驶技能、驾驶经验方面的差异,不同的驾驶人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驾驶特征。同时,在不同的道路交通环
学位
透水沥青路面是“海绵城市”主要铺装形式之一,对于有效控制路面雨水径流,实现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具有积极作用。透水沥青路面渗流过程、机理及其表达的研究,是支撑透水沥青路面设计与应用的理论基础。但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透水沥青混合料与渗透系数关系,并借助室内试验验证透水沥青混合料渗透模型。本文基于室内试验、数值分析、有限元模拟和室外透水路面足尺模拟验证等技术手段,开展了透水沥青路面渗流模拟与验证研究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下文简称“列控系统”)实时控制列车运行间隔,防止列车超速运行,是保障列车高速、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技术装备和关键安全系统。与传统信号系统相比,列控系统有着更加苛刻的安全要求,其自身的安全隐患将严重危及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效率。因此,如何对列控系统进行系统全面的风险辨识,以及在缺乏客观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如何对列控系统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首先,本文分别从风险辨识
现代有轨电车转向架大多采用独立车轮,以实现车辆的低地板化,相较于传统刚性车轮,独立车轮缺乏纵向蠕滑力,自动回中和曲线通过性能较差,轮轨磨耗尤其是轮缘侧磨问题较为严重。本文对青岛城阳有轨电车车轮踏面外形进行跟踪测量,研究其踏面磨耗规律、动力学性能变化、镟修周期以及转向架结构等问题。  论文对青岛城阳有轨电车车轮外形和平稳性进行两年多的跟踪测量,基于采集的踏面外形数据,统计分析得到踏面的磨耗规律以及轮
学位
现代有轨电车是承担公交主要职能的一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环保、舒适、快捷和成本低等优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公共交通的重视,现代有轨电车建设和运营里程逐年增长。现代有轨电车多为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形式尚无统一标准。在有轨电车较小的轴重和较低运营速度条件下,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有轨电车换填路基基床的结构形式、路基结构层的动应力响应规律和路基的工后沉降计算,而承载板与轨道板合二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