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共识。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经提出,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协调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继续完善了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因此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相关概念,对其产生和演变过程进行剖析,并以此作为理论向导,说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其次,在前文的基础上,本文简要说明了唐宋以前可持续思想的发展概况,主要梳理了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说明唐宋以前已经出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但零星散布,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三,本文将唐宋时期分为唐代、北宋、南宋三个时段进行研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重点梳理和归纳了各思想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最后,在对唐宋时期可持续发展思想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对其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指出唐宋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中国本土的思想,更符合中国国情,对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更具有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石化产业是中国对外反倾销焦点领域,全面评估反倾销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考察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产业救济效果以及对关联产业的影响。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
关于企业的起源和演变,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不同的解释。前者主要从交易费用、不完全契约的观点进行解释;后者主要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加以研究。事实上,这两种企业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的二重性的基本观点可以说明这一点。本文认为,两种企业理论的统一,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内得以实现。企业组织变迁中的规律和机制,是企业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内实现这两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