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厦门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吕厝站工程,以半刚性半盖挖基坑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半刚性半盖挖体系的变形及受力特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初步获得如下结论:(1)采用改进增量法对半刚性半盖挖体系进行内力分析,验算得出结构承载力满足要求,盖板是整个结构体系当中最为薄弱的部件,为该结构体系安全性的控制因素。(2)将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半刚性半盖挖基坑地连墙变形整体呈现“大肚子”型,并且地连墙拐角与边角对地连墙变形具有约束作用。在有车辆荷载一侧,离地连墙越近的地表点,地面沉降值越大,离地连墙越远的地表点,地面沉降值越小;在无车辆荷载一侧,地表沉降的曲线为一“凹槽”型。在施工荷载加盖板自重的情况下,立柱沉降呈现出不断下沉的趋势,并导致基坑端头部位的立柱沉降小于中间部位立柱沉降。混凝土支撑的轴力在各个阶段的变化趋势总体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钢支撑轴力呈现随开挖不断增加的变化特点。(3)通过对理论计算结果、数值分析结果及现场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半盖挖半刚性基坑在整个基坑的开挖过程中,结构内力未超过其承载力,地表沉降、地连墙墙体水平位移、混凝土支撑轴力、钢支撑支撑轴力及立柱沉降等的变化均未超过其控制值,说明该工程的半刚性半盖挖体系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在渣土车辆荷载与城市交通荷载的组合荷载作用下是安全可行的。(4)通过对盖板刚度、立柱承载力、立柱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性、支撑轴力及地连墙墙体水平位移的综合分析,得出立柱一侧盖板可走渣土车辆荷载的极限值为45t。并且当盖板走45t渣土车时,盖板最大挠度值达到其挠度允许值,而立柱截面强度计算及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地连墙墙体水平位移、混凝土支撑及钢支撑轴力均为超过其相应允许值及控制值,得出半刚性半盖挖体系施工临界荷载的控制因素同样为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