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症状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以大气下陷理论为基础的升陷汤辨证加减治疗NSCLC术后相关症状的疗效及作用特点。研究方法:通过门诊收集病人,具体入组条件如下:1.符合NSCLC诊断标准,已行手术治疗;2.首次就诊时间为术后半年后,且未经治疗(包括放化疗、生物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3.年龄:18-70周岁;4.没有合并其他心血管、肺以及肾等严重病证。纳入肺癌患者术后常见症状,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症状评价标准制定肺癌术后症状观察量表,生活质量评价采用EORTC QLQLC13版-生活质量量表。中医治疗以大气下陷理论为基础,以升陷汤(生黄芪、知母、升麻、桔梗、柴胡)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化裁,偏痰湿证的患者合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等)加减治疗,兼血瘀表现的患者合血府逐瘀汤(川芎、当归、赤芍、红花、丹参、桃仁等)加减治疗,同时辅以解毒抗癌药如白英、僵蚕、白花蛇舌草等。治疗疗程为1个月,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不适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研究结果:剔除不合格的患者,最后共入组48例,结果如下:1.NSCLC术后患者症状分布规律: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有气短、乏力、自汗、咳嗽、胸闷等。通过对于入组前患者症状调查显示:术后第1月,气短患者占100%,神疲乏力患者占89.6%,咳嗽患者占91.7%,自汗患者占70.8%,胸闷患者占70.8%;术后第2月,气短患者占97.9%,神疲乏力患者占89.6%,咳嗽患者占66.7%,自汗患者占66.7%,胸闷患者占54.2%;术后第3月,气短患者占93.75%,神疲乏力患者占89.6%,咳嗽患者占66.7%,自汗患者占62.5%,胸闷患者占54.2%;术后第4月,气短患者占93.75%,神疲乏力患者占89.6%,咳嗽患者占66.7%,自汗患者占62.5%,胸闷患者占54.2%。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平均评分在术后第2月开始趋于稳定状态,术后第1月平均评分19.65,术后第2月平均评分15.88,术后第3月平均评分15.56,术后第4月平均评分15.63。即患者在术后两个月内,不适症状可以通过饮食调摄、锻炼等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无法完全缓解。如术后气短、神疲乏力、胸闷等症状在术后第3、4月仍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症状。2.基于大气下陷理论的升陷汤辨证加减治疗对NSCLC术后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升陷汤辨证加减治疗后,气短(治疗前平均分2.36±0.33,治疗后平均分1.27±0.36,p<0.01)、乏力(治疗前评分2.31±0.39,治疗后评分1.23±0.43,p=0.04)、咳嗽(治疗前平均分1.44±0.15,治疗后平均分0.81±0.19,p=0.03)等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显示:治疗后可显著改善NSCLC术后患者的躯体功能(有效率95.8%)、角色功能(有效率87.5%)、情绪功能(有效率98%)、社会功能(有效率100%)以及总健康状况水平(有效率100%),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论:1.NSCLC术后的患者以大气下陷所导致的心肺功能异常症状为主要表现。术后患者的自我恢复功能可以部分缓解不适症状,但在术后两个月以后仍有气短、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基于大气下陷理论为基础的升陷汤辨证加减治疗NSCLC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NSCLC患者的不适症状,其中气短、乏力、咳嗽、胸闷、口干等症状,治疗后症状评分显著下降,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的改善比较显著,值得今后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