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资源共享的安全性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使其成为信息交互的主要手段。随着网络规模的渐大,接入网络中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也随之越多,然而,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些闲置的计算资源、存储能力和网络带宽,将会有效缓解目前互联网上所面临的瓶颈问题。P2P(Peer To Peer)对等网络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网络技术。它打破传统C/S模式,每结点在网络中地位都是对等的,既充当服务器,同时也共享服务。由于各节点在功能上是平等的,具有相同的责任和能力协同完成任务,实现对等节点之间信息资源、处理器资源、存储资源的全面共享而无需依赖于集中式服务器的支持,从而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迄今为止,P2P网络共有三种不同模型结构,分别是集中目录式结构、纯P2P网络模型和混合式网络模型。三种模型各有优缺点,既相互共存,又相互借鉴。在此背景下,P2P资源共享技术十分的不成熟。早期P2P网络资源共享仅考虑可用性,基本没有安全机制。即使后来发展的一些P2P资源共享技术,其安全机制也仅限于口令认证和信任授权,并没有统一的安全协议作为保障,因此不但不具通用性,安全功能也极其有限。面对P2P共享系统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如何保证P2P系统在没有中心节点过多干预的情况下提供身份认证、授权以及信息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并将现有安全协议与P2P网络共享整合,以此提高P2P系统应用的安全性,是近年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论文研究主题是将安全套接字层SSL(Security Socket Layer)协议植入P2P共享技术。鉴于上述三种网络模型中,集中目录式结构仍似于传统C/S模式,终不符合P2P发展趋势。混合式网络模型对节点拓扑结构和存储位置限制过多,不利于SSL协议的植入和安全模型的构建。因此,本论文采用最直接的纯P2P网络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在点对点文件共享基础之上力求保障信息通信的安全。P2P安全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论文基于最新提出的将P2P共享技术与SSL协议整合的思想,在理论上论证SSL协议植入P2P系统的可行性。本论文选用目前流行的基于JSSE软件开发包和JBuilder开发平台,对SSL协议植入P2P系统进行设计,并开展一系列研究实验。从实验结果和测试数据分析,基本上达到预期结果。最后本论文总结所做工作,提出待要完善之处,并对以后研究工作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复杂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提高软件质量及可靠性已成为当前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任务。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