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肾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儿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佳方法。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死亡后捐献(deceased donor,DD)和扩大标准死亡供体(expanded criteria deceased donor,ECD)肾移植利用率不断提高的同时,DGF发生率波动在20%到50%之间。流行病学研究认为,DGF的存在增加了医疗资源和费用的支出,并且与较差的移植物预后相关,增加了术后移植物丢失(graft loss)以及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的风险。影响DGF的因素很多。在成人肾移植中,国内外研究发现DGF危险因素包括供体获取前末次肌酐≥1.5 mg/dL和非外伤性脑死亡、供者术前经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治疗、供体为女性、老年供体(供体年龄)以及受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水平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reactive antibody,PRA)、再次移植、50岁以上受者(受体年龄)、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a time,CIT)延长、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等。儿童肾移植(pediatric renal transplantation)的研究较少,一些有关DGF的研究都选择性地将儿童群体排除在外,认为儿童患者是高风险人群。目前国外少量研究表明,供体年龄(>15岁)、供体因血管原因脑死亡、延长的冷缺血时间(>24h),受体为非裔美国人、术前没有T细胞耗竭诱导、术前大于5次的随机输血、重复肾移植、HLA-DR错配都是儿童肾移植DGF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中国DD时代的到来,为弥补器官移植供者的不足,增加等待肾移植受者特别是儿童受者的肾移植机会,扩大标准死亡供体(ECD)应用已成趋势。儿童肾移植长期预后是影响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对DGF危险因素的识别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本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实施的163例儿童肾移植供、受体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儿童肾移植DGF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另外,肾移植术后一年生存率在过去几年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远期移植物存活时间的提高却十分有限。移植术后肾功能损害需要早期确诊,通过免疫状态调整等治疗,避免移植物丢失。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目前公认评价肾脏功能的最优指标,临床上常采用测定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浓度来间接反映GFR水平,但易受性别、年龄、肌肉质量、饮食等因素的影响,GFR的准确预测对于评估肾脏功能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血清中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如胱抑素C(cystatin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作为肾功能标志物,似乎比sCr更容易检测到GFR减少。这些标志物以恒定的速率产生,在肾小球中自由过滤,因此它们的血清浓度能较好反映GFR。我们基于随访超过1年的109例儿童DD肾移植儿童肾移植术后血清指标的分析,探讨Cys-C和β2-MG对DGF和术后1年肾功能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肾功能损害提供证据,为早期肾功能的精确评估、及时的临床干预、远期移植肾功能维护提供帮助。第一部分DD捐献儿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死亡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影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接受DD捐献肾移植的儿童受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和非DGF组。对DGF组和非DGF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163例儿童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11%,DGF组18例,非DGF组14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DGF发生的供受体危险因素有女性供体、供体年龄(>15或<1岁)、供体末次肌酐水平(>100μmol/L)。而多因素分析结果也表明,供体年龄(>15或<1岁)及供体末次肌酐水平(>100μmol/L)为肾移植受者DG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DD捐献儿童肾移植中供体年龄和供体末次肌酐水平是术后DG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评估潜在供体时应将这类指标作为重点评估项目。第二部分胱抑素C和Beta 2微球蛋白对DD捐献儿童肾移植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DD捐献儿童肾移植受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Beta 2微球蛋白(β2-MG)在预测术后DGF和术后1年内肾功能预后不良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随访满1年DD供肾儿童肾移植术后患者,观察受者术后Cys-C、β2-MG、血清肌酐(s Cr)、尿素氮(BUN)的水平,应用Schwartz公式计算术后相应时间点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种血清标记物之间及与e GFR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 curve)评价各项指标在预测DGF及术后一年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价各项指标对移植肾预后的预测作用大小。结果本组109例儿童肾移植受者发生DGF 8例,术后第一天Cys-C对DGF的诊断效能优于s Cr、BUN、β2-MG(AUC:0.918 vs 0.855/0.881/0.808),Cys-C和β2-MG联合诊断效能较单独指标更好(AUC:0.922 vs 0.918/0.808)。术后6月、12月的s Cr、BUN、Cys-C、β2-MG与e GFR的相关系数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518/-0.658,-0.505/-0.605,-0.457/-0.669,-0.476/-0.652,Csy-C、β2-MG与e GFR的相关性较好。术后6月s Cr、Cys-C、β2-MG对于术后1年肾功能损害的预测有意义(AUC:0.744/0.755/0.759),术后6月Cys-C和β2-MG联合预测较单独指标更好(AUC:0.802 vs 0.755/0.759)。结论Cys-C和β2-MG作为DD捐献儿童肾移术后早期及稳定期预测指标有较大价值,对预测DGF和术后一年肾功能预后不良有一定意义。全文结论研究发现:1、在DD捐献儿童肾移植中供体年龄和供体末次肌酐水平是术后DG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评估潜在供体时应将这类指标作为重点评估项目。2、Cys-C和β2-MG作为DD捐献儿童肾移术后早期及稳定期预测指标有较大价值,对预测DGF和术后一年肾功能预后不良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