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晶体振荡器自校准方法的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恒温晶体振荡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短期稳定度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卫星导航、通信、电子仪器、计量等多个领域。恒温晶体振荡器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或温度的变化,其输出频率会发生缓慢地漂移,无法独立应用在授时、守时等高精度领域。本文通过对晶体谐振器两端相移变化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晶体振荡器老化补偿技术。在无需外接参考源的情况下,根据谐振器两端相移的变化特性,实现了恒温晶体振荡器的老化补偿。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对恒温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内部晶体谐振器的等效电路进行深入研究,工作时间的增加或者外界温度的改变会引起谐振器等效电路中等效谐振参数发生非线性变化,从而导致晶振输出频率的变化。对谐振器负载频率以及阻抗角的理论公式进行推导,证明了等效谐振参数的变化会引起晶体谐振器阻抗角的变化,而阻抗角的变化最终会导致谐振器负载频率发生变化。当阻抗角的变化小于1E-12时,可以将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的变化与谐振器两端相移变化之间的关系近似等效为线性关系。(2)对恒温晶体振荡器谐振器两端的相移和输出信号的频率值进行多次同步测量并提取相移和频率数据。采用等深分箱法,经过多次处理确定其深度参数改变分箱区间,并结合均值滤波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拟合得到恒温晶振谐振器两端相移变化与输出频率变化之间的数学关系,采用Kalman算法对系数进行多次平滑修正,以相移的变化作为自变量,建立了相移和输出频率之间的数学模型。(3)采用数字化线性比相的方法建立自校准补偿控制系统,对谐振器两端信号的相移进行采集,根据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样本晶振的压控灵敏度,获得调节电压值并反馈到样本晶振的压控端。系统选取的数据采集的时间分辨率为0.76ps,而样本晶振的相移的变化量在10s内大约变化4~5ps,故至少以10s为间隔控制一次恒温晶振,实现对恒温晶体振荡器频率漂移的改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自校准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恒温晶体振荡器的老化漂移。恒温晶体振荡器经过自校准系统补偿后,其日老化率由4.49E-9提高到2.52E-10。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物联网技术得到充足的发展和普及,现如今已经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使诸多行业走上智能化的道路。物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下通信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能力,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广袤沙漠以及远海等场景部署地面网络比较困难,而且地面基站覆盖范围小,这些地区通常没有信号,从而导致物联网技术的服务能力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为解决地面物联网受地域影响大,覆盖范围有限的弊端
近年来,深度学习为计算机视觉算法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渐渐被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也从充足数据、强监督的场景逐渐转移到了类别长尾分布的小样本场景。因此,如何利用极少量的数据实现高精度的目标检测,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然而,在没有足够数据的情况下,深度神经网络容易出现难收敛、过拟合以及泛化性能差等问题;并且由
学位
近年来,第五代通信技术日趋成熟,可穿戴设备和便携式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正在将世界带入一个传感器无处不在的环境。模数转换器(ADC)作为连接模拟世界与数字系统的桥梁,普遍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为了实现整个系统的低功耗设计,对模数转换器性能和功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逐次逼近流水线混合型(Pipelined SAR)ADC结合了流水线型(Pipelined)ADC和逐次逼近型(SAR)
低轨卫星作为一种覆盖面广、不受地理和气象因素影响的中继节点,克服了地面网络远距离传输弱点,相对其它轨道卫星,其灵活可靠,成本低廉,更易满足地面移动用户的业务质量需求,因此受到了学术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终端的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这些都对未来卫星网络接入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如今的卫星网络环境中,用户分布跨度大,无法采用地面网络中基于载波侦听的冲突避免机
随着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人类正逐步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多模式、多频带的无线通信设备将成为日后发展趋势,因而宽带射频接收前端成为时下的一个研究热点,除此之外,无线通信设备对功耗、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低噪声放大器(LNA)和混频器(Mixer)作为通信设备中的重要模块,同样也是主要的耗能模块,因此研究并设计高能效的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工作在0.15~1GHz频段的低功耗
水下无线光通信(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OWC)则是实现水下高速率、低时延通信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对比于传统的两种水下通信方式,水声通信、水下RF(Radio Frequency,RF)通信,它具备通过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架设成本实现更大的信道容量和更高的传输速率的优点。不过水下无线光通信的难点在于水下环境复杂,激光在传输过程中需要面临水体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真菌的形态学检测手段仍依赖人工,并不能满足现阶段需求。因此,有关真菌检测的研究对真菌感染的及时发现和对症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真菌检测的研究多采用特征工程的方法。该类方法需要针对特定真菌的形态,通过人工设计提取特征信息对真菌进行分类识别。这些传统方法无论是在精度上,还是在适用性上都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随着深度学
随着对海洋的探索不断深入,面向海洋信息收集监测的各类新型海上浮标、传感器不断涌现,传递信息从早期的低速传感器信息逐步演进至高速传感器数据、图像、视频等业务,人们对海上通信的质量与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海上信道环境恶劣、设备功耗受限、频谱资源有限等问题始终是限制海上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海上通信系统具有传输效率低、通信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研究近岸海面信道模型及与之适配的调制解调传输技术
我国海域面积宽广,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作为渔船在海上通信的主要方式之一,渔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改良关系着渔民在海上的生活状态和安全形势。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在改良当前的渔用通信系统中,研究具有更多功能的新型渔用综合通信系统,从而提高海上的通信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物联网技术在渔业通信中的研究现状,着重对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集群和负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