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宫颈机能不全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索影响宫颈机能不全治疗效果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7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与否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手术组中按环扎时机分为预防性宫颈环扎组、治疗性宫颈环扎组、紧急性宫颈环扎组;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按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足月产或早产儿存活)及失败组(晚期流产或早产儿死亡),统计分析影响宫颈机能不全治疗效果的高危因素。结果:1.手术组分娩孕周、足月产率、新生儿存活率均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01,P<0.01;χ~2=4.697,P=0.03;χ~2=8.232,P<0.01);手术组流产率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8,P=0.022)。2.预防性宫颈环扎组和治疗性宫颈环扎组分娩孕周、足月产率、新生儿存活率均高于保守组,流产率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紧急性宫颈环扎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存活率均较保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5,P=0.014;χ~2=5.06,P=0.038)。然而紧急性宫颈环扎组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P=0.03)。4.预防性宫颈环扎组和治疗性宫颈环扎组的分娩孕周、足月产率均高于紧急性宫颈环扎组;而流产率及胎膜早破率均低于紧急性宫颈环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预防性宫颈环扎组分娩孕周、足月产率、流产率、胎膜早破率与治疗性宫颈环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成功组与失败组孕次、合并内分泌疾病、宫颈扩张宽度及宫颈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3,P=0.026;χ~2=17.259,P<0.01;Z=-3.179,P<0.01;Z=-2.551,P=0.011)。结论:1、与保守治疗相比,宫颈环扎术可有效改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妊娠结局。2、预防性宫颈环扎和治疗性宫颈环扎疗效优于紧急性宫颈环扎,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建议对仅有1次妊娠中晚期流产史或早产史的患者,进行预防性宫颈环扎,定期监测宫颈长度及扩张情况,必要时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3、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但可能增加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术前、中、后均应预防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4、孕次、合并内分泌疾病、宫颈扩张程度及宫颈长度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