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助教,是高校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工作是辅助主讲教师教学,一般包括随堂听课、批改作业、辅导实验、答疑解惑和主讲教师要求的其他辅助方式等。担当助教的学位一般要求在研究生及以上,通过担当助教,不仅能提升助教自身的综合素质,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就助教而言,国外普遍发展的比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助教流程,并且有规范的助教制度辅助助教工作的开展。从助教的选拔、培训到考核等一系列的助教工作流程,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助教工作有序不紊的进行。而国内的助教开始于1988年,由于发展较晚,助教制度在各高校中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状态。相较于国外,国内的助教制度存在选拔不公开、无培训课程、考核不严谨等问题。且无论国内国外,大多数的助教管理工作是以完全线下的方式进行的,在以“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前提下,线下助教管理的方式不仅不便利,而且难于推动助教制度的改进。因此,参考国内外的助教制度,并结合重庆大学的实际助教情况,开发制度完善且基于网络的助教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介绍了系统的开发框架Kuali Rice。学习并深入了解前端的开发技术,利用前端技术,增加系统页面的交互功能。通过数据缓存技术和网页性能的方法提升页面性能。通过解决浏览器的兼容问题,提高用户体验感。(2)通过对国内外助教制度的研究,结合重庆大学实际助教情况而进行的需求分析,包括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以及系统的主要角色分类和各角色的详细用例分析。总结需求的内容并转化成助教系统的整体功能图,据此设计功能子模块的流程图和数据库、页面布局。(3)在系统实现部分,简单介绍了系统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展示了各模块具体功能实现的页面效果图,并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浏览器的兼容性测试。在开发本系统前,重庆大学通过线下的方式管理助教。由于线下模式无法公开发布选聘助教的课程和名额,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学院不得不以低效率方式进行选拔工作。线下方式还有无法建立助教的工作档案、考核方式由学院内部评定、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等问题。因此,参考国内外优秀的助教制度,结合重庆大学的实际助教工作,通过开发助教管理系统,解决各项问题。并通过前端技术和性能方面的技术提升页面性能,增强交互性设计,提高用户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