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杂种后代的遗传分析及芥菜型油菜小孢子培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进行杂交,对于创造新的油菜类型,改良现有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利用芥菜型油菜和羽衣甘蓝合成异源三倍体,并对其杂种衍生后代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游离小孢子培养是芸薹属作物育种过程中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芥菜型油菜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国内外仅有少量报道,其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还不十分成熟,其发展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种间杂交及其杂种衍生后代的遗传分析;一是芥菜型油菜及其与羽衣甘蓝种间杂种后代的游离小孢子培养。具体有以下几点.(1)利用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在合成杂种的过程中发现,以羽衣甘蓝作为母本的杂交亲和性要大于芥菜型油菜作为母本时的亲和性。利用形态学方法对杂种苗期及花期进行观察,可以快速、简便的分辨出真假杂种;(2)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异源三倍体杂种自交后代S4的SSR标记结果显示,杂种自交后代的各株系间9在广泛的变异;其与芸薹属其它几种作物的相似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甘蓝型油菜>羽衣甘蓝>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黑芥。通过田间对上述材料的形态学观察发现,上述材料与杂种后代的相似程度基本符合SSR标记得到的结果。杂种从形态学上进行观察,最接近甘蓝型油菜;(3)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异源三倍体杂种自交后代S4品质分析结果显示,杂种自交后代S4的硫甙、芥酸含量与含油量,在株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对火田环境条件下的7个芥菜型油菜自交系的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显示,基因型是影响其成胚的关键因子,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胚状体产量差异较大,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每皿产胚量变化在0~48.5个之间;低温预处理24h和高温热激时间长短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对7个材料中两个成胚差异较大的两个材料D449和Y491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上添加外源激素1.0mg/L 6-BA和0.1mg/LNAA能有效提高小孢子成胚效率。(5)通过对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的异源三倍体杂种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成功获得了其单倍体;(6)对芥菜型油菜及其与羽衣甘蓝异源三倍体杂种的单倍体植株的移栽与并染色体加倍结果显示,总的移栽成活率为66%。除材料D218成活率为0外,6个芥菜型油菜成活率在58%至86%之间。加倍率与基因型关系密切。其变化范围在0-25.9%之间。综上所述,通过对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杂种自交后代S。的分子标记与品质分析,为进-步了解与利用这一群体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了解影响小孢子培养再生体系中的各因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油菜小孢子的再生体系,从而将这一技术更为广泛地应用于油菜的育种和基础研究当中。
其他文献
  背景: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相關疾病逐漸增加,尿失禁對婦女而言,雖不會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但所帶來之身體不適、經濟成本、情緒變化、羞怯、缺乏自信心及社交隔離等,都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进入发展深水区的关键阶段。产业用纺织品需求多样化和小批量的特点,需要与下游应用行业打破市场分割障碍,形成功能设计、
  背景:單位85 %的個案同時在二間以上醫療院所領取藥物,現行健保制度就醫資料無法整合的情況下,個案跨院所的用藥無法被檢視,因此陷入用藥安全風險。目的:探討居家個案經跨團隊
CO加氢催化合成低碳混合醇是C1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催化体系,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催化反应性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本论
  背景:低血壓是加護病房病人使用持續性鎮靜治療常見副作用之一,會導致血液循環緩慢,影響細胞氧氣供應及二氧化碳的排泄,也會影響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為改善低血壓,可調降藥物
  研究背景:产后抑郁因其高发病率和对产妇及婴儿的不良影响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据报道,中国大陆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14.7%,高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12.9 %).同伴支
  研究背景: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等优点。研究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
稻瘟病和螟虫等病虫害严重危害着水稻生产,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稻米品质变劣。长期实践表明,培育抗性新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以现有水稻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策略,对黑龙江省优质米水稻品种五优稻1号的抗稻瘟病性及抗螟虫性进行遗传改良,改良后的水稻新品种一方面可直接应用于寒区水稻生产,另一方面可作为早粳稻育种的亲本材料,进一步培育更多的寒区水稻优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