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花洞降水—滴水的δ18O年季变化及其气候联系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es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笋作为高分辨率气候指标的记录体,因其高精度定年优势,在古气候重建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学术影响很大的中国季风区石笋δ18O序列的信号解释尚存在不确定性,对石笋δ18O信号的传输过程与影响因素还不甚清楚。因此,需要首先对信号源即降水δ18O的气候响应进行研究,尔后将滴水作为信号传输中继站,再研究当降水变为滴水后δ18O有哪些变形或加噪。  本文以北京石花洞为研究地点,进行为期近两年,频率为每月一次的现代过程观测。通过分析北京石花洞大气降水δ18O、滴水δ18O、滴水水动力及水化学、洞穴内外环境要素等指标,对降水-滴水的δ18O信号源变化与信号传输进行研究,获得如下初步认识:⑴单场降水δ18O同位素环境效应。如果降水为复合水汽源,环流变化会造成测站记录的远近源水汽源比率随时间发生改变,并由此导致降水δ18O对雨量效应的逆向变化。利用北京7·21特大暴雨进行实验,证明了单场降水的δ18O和氘盈余对复合水汽来源具有示踪能力,并证明了最短时间尺度——单场降水的环流效应的存在。⑵石花洞地区降水δ18O的年季变化。每年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降水δ18O的偏轻极值出现在7-8月,可能由雨量效应导致,也可能因为水汽来源较远;冬季降水较少,固体降水的δ18O偏轻极值出现在11月-次年1月,可能由于温度效应所致。⑶石花洞滴水δ18O的年季变化及其对降水δ18O的继承性。发现滴水对降水信号的继承与否主要受控于供水裂隙的水文地质特征。快速响应型滴水点SH、JG,在雨季出现δ18O偏轻极值,较好的继承了降水δ18O的变化特征;在旱季无明显变化且滴水δ18O偏重。与加权降水δ18O的变化具有较好一致性,其滴水可能由大管道和与地表连通性较好的裂隙补给。滞后响应Ⅰ型滴水点PL2,在降水量较少的2011年偏轻极值会出现一个月的滞后,而降水量较大的2012年,信号响应迅速,较好的继承了雨季降水δ18O的信号。滞后响应Ⅱ型滴水点PL1、PL3,雨季未出现δ18O偏轻极值,滴水δ18O基本保持平稳,对降水δ18O的信号继承性较差。滴水可能由较为复杂的裂隙网络进行补给,且具有较大的蓄水空间进行新-老水的混合。⑷滴水δ18O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指示意义。大气降水δ18O是滴水δ18O的信号源,在由土壤渗入基岩裂隙或管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蒸发效应的影响,水的氧同位素还会与土壤和基岩的氧同位素进行交换而变重。洞穴环境如湿度、CO2浓度和洞穴空气温度对滴水δ18O影响并不显著。综上,降水δ18O、降水量和岩溶水动力过程是决定滴水δ18O的关键因素。气象型或快速响应型的滴水其δ18O能够继承大气降水氧同位素季节效应或其年际变化。
其他文献
石英在热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对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的研究都极为重要。在深达下地壳甚至上地幔的高温高压环境中,石英的溶解-沉淀行为是水热流体中硅酸盐迁移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本
阿尼玛卿—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夹持于东昆南构造带与巴颜喀拉造山带之间,其布青山段分布有不同岩石类型、不同时代、规模不一的构造岩块。通过可可尔塔路线地质剖面及禾日沟
大量地质地球化学和实验研究表明,花岗岩类的源区存在大量成矿元素、源区的成矿元素能有效转入岩浆熔体并随岩浆演化而逐渐富集,是花岗质岩浆能够形成热液矿床的重要前提。因此
华夏陆块位于华南板块东南部,其广泛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分布在武夷-云开一带。本文以武夷-云开一带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出露的一些变火成岩(斜长角闪岩、变火山岩、基性
卫深4井—昌德东地区是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内的一个区块,其区域地质背景与徐家围子断陷是基本一致的。本文以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数值模拟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卫深4井—昌
松树沟岩体为秦岭造山带出露面积最大的超镁铁岩体,前人对该区进行了大量的勘查研究工作,在地表以下700m深度内投入了大量的坑道及钻探工程,并对控制的铬铁矿体进行了开采。
十五大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这是对十五大精神一句画龙点睛的话。十五大的精神,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
古温度的定量重建是古环境/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领域的学者为此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对于地球上两大表生生态系统——海洋和陆地来说,海洋的古温度重建研究比较多,
正如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所说,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可谓是对纺机行业“十二五”成果的检验和“十三五”发展趋势的展望,对于中国、亚洲乃至全
油性媒介材料与技法形成的历史功绩应归于15世纪的尼德兰-弗拉芒画派,一些通俗的西方艺术史读物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把油画的形成归功于画家凡·艾克兄弟一夜之间的发明,而实际